
亦作“ 笙庸 ”。古樂器名。镛,大鐘。《書·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孔穎達 疏:“吹笙繫鐘,更疊而作。” 孫星衍 注引 鄭玄 曰:“東方之樂謂之笙。笙,生也,東方生長之方,故名樂為笙也。西方之樂謂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謂之頌,頌亦是頌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樂章·赤帝微音》:“博碩斯薦,笙鏞備舉。” 明 呂天成 《齊東絕倒》第一出:“今日這旌善除兇,兩階幹羽,六律笙鏞。”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緻祭先師孔子阙裡群臣謝表》:“風生 泗水 ,初傳元運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笙镛”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笙镛”指古代兩種樂器“笙”和“镛”的合稱,常用來形容樂聲悠揚動聽,或比喻文筆、詩詞等優美動人。發音為shēng yōng。
樂器特性
文化象征
文獻出處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樂器形制,可參考《尚書·益稷》或古代禮樂研究資料。
《笙镛》是一個中文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笙”指的是一種古代樂器,屬于管樂器的一種。而“镛”則是另一種樂器,也是古代的音樂器具。
根據《笙镛》這個詞,我們可以拆分它的部首,其中,“笙”的部首是“竹”,而“镛”的部首是“金”。注意,這兩個字都是由“竹”和“金”兩個部首組成的。
根據漢字的結構,它可以被拆分成幾個筆畫。具體而言,“笙”這個字由8個筆畫組成,而“镛”則由15個筆畫組成。
《笙镛》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在當時,《笙镛》是指金屬樂器中的一類樂器。比如像笙、筝、鑒、镛、铎等等都是屬于這個範疇的樂器。
繁體字中,《笙》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镛》則以“鏞”為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而《笙镛》這兩個字在古時候的寫法則是:
“笙”的古字形為“□生”,而“镛”的古字形為“鏞”。
1.古代宮廷樂隊常常使用《笙镛》等樂器進行演奏。
2.他給我展示了一段用《笙镛》演奏的古代樂曲。
組詞:笙箫、镛铎、笙珠、镛柱
近義詞:笙磐、镛铉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