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ore] 向往仰慕;傾慕
向往仰慕。《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於是 子訓 流名京師,士大夫皆承風向慕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慕賢》:“所值名賢,未賞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宋 蘇轼 《東坡志林·高麗公案》:“﹝一 高麗 人﹞私語本國主向慕 中國 之意。” 蕭三 《那深深的黑海……》詩:“那深深的 黑海 ,那沒有底的 黑海 --是我向慕你的那顆心。”
向往,思慕。《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奂傳》:“文告所加,承風嚮慕。” 宋 司馬光 《與王介甫書》:“曏者與 介甫 議論朝廷事,數相違戾……然於 光 嚮慕之心,未始變易也。”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沉鹿坪師》:“遠近嚮慕,登堂負笈者,踵相接。”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我曾做過一個設計: 四川 有 三峽 的幽峭,有棧道的蜿蜒,有 峨嵋 的雄偉,我是最向慕的!”
“向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描述對文化、人物的傾慕,例如:“那深深的黑海……是我向慕你的那顆心。”(蕭三詩句)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古籍出處,可參考《後漢書》《顔氏家訓》等文獻。
向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向(xiàng)和慕(mù)。
向的部首是口,總共有八畫,表示方向或者方位的意思。慕的部首是心,總共有十五畫,表示對某人或某物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一本古籍《周易》。其中的一句話“慕明”被解釋為“向往光明”,使得慕逐漸演變成了向往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慕的用法逐漸擴展,可以表示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崇拜、思念等情感。
在繁體字中,向保持不變,慕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變成「慕」。這種變化是在語言演變過程中形成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向的變體「曏」和「蚃」可以表示向往或向導的含義。而慕的古代寫法有「侮」、「慕」、「慔」等,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羨慕”、“向往”或“思念”的意義。
以下是一些使用向慕的例句:
1. 我對你的才華向慕不已。
2.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人對自由的向慕和追求。
3. 整個城市對那位英雄士兵的向慕之情溢于言表。
向慕這個詞也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向往:表示對某種事物或地方的向往之情。例如:他一直向往着遠方的大海。
2. 崇慕:表示很崇拜和仰慕某人或某事物。例如:他對那位教授的學識和品德深感崇慕。
近義詞有崇拜、敬仰,反義詞有厭惡、憎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