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官承乏的意思、摄官承乏的详细解释
摄官承乏的解释
摄:代理;承乏:指官位空着无人出任,暂且由自己承担。旧时常用作官场自谦语。
词语分解
- 摄官的解释 .任职的谦词。表示暂时代理。《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杨伯峻 注:“摄,代也。承乏亦谦词,表示某事由於缺乏人手,只能由自己承当。此固当时辞令。”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僕
- 承乏的解释 暂任某职的谦称摄官承乏。;;《左传;成公二年》详细解释承继空缺的职位。后多用作任官的谦词。《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杜预 注:“言欲以己不敏,摄承空乏。” 晋 潘岳 《秋兴赋》
专业解析
“摄官承乏”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固定搭配,主要用于表达临时担任官职或填补职位空缺的意思,带有谦逊或权宜的色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用法及出处:
一、词语释义
-
“摄官”
- 本义:指代理、暂时代理官职。“摄”有“代理”“兼任”之意(如《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鲋摄司马”)。
- 引申:非正式任命而临时执掌职务。
-
“承乏”
- 本义:谦辞,表示因职位空缺而暂时充任。“承”指承担,“乏”指空缺、不足(如《仪礼·士冠礼》:“承乏摄官”)。
- 语境:多用于自谦,暗示自己才能不足,仅因无人胜任而暂代。
-
整体含义
“摄官承乏”指因职位空缺或无人胜任,临时承担某项职务,强调暂时性、代理性及谦逊态度。常见于古代公文或谦称语境。
二、出处与典籍依据
-
核心出处
-
其他典籍用例
- 《仪礼·士昏礼》:
“宗子无父母命之,亲皆没,己躬命之,摄官承乏。”
(描述宗子在无父母主持时暂代礼仪职务。)
- 《后汉书·班固传》:
“摄官承乏,厕朝列。”
(班固自谦暂列朝官之位。)
三、用法与语境
- 谦逊表达:古代官员自述任职时表谦卑(如奏疏、书信)。
- 临时代理:强调职务的临时性(如“摄官承乏,俟贤者至”)。
- 现代引申:偶用于书面语,形容临时顶替或填补空缺(如“项目缺人,只得摄官承乏”)。
四、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摄官承乏”词条,释义为“暂代官职,填补空缺”,引《左传》为例。
(可查阅上海辞书出版社纸质版或“汉语大词典”数据库)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分释“摄官”“承乏”,标注其为谦辞,源于先秦文献。
- 《辞源》(修订本):
详述其历史用例及演变,强调谦敬语义。
五、语义演变
- 先秦至汉唐:严格用于官职代理(如《左传》《后汉书》)。
- 宋明以后:扩展至其他职务的临时承担(如书院讲席、家族礼仪)。
- 现代用法:罕用,保留于文史研究或仿古表达中。
“摄官承乏”是承载古代职官文化与谦逊礼仪的典型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暂代空缺,谦逊履职”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
“摄官承乏”是古代官场中的自谦用语,常用于官员暂代职位时的谦逊表达。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结构拆分
- 摄官:动宾结构,“摄”意为代理、暂任,“官”指官职。
- 承乏:动宾结构,“承”指承担,“乏”表示职位空缺或人才不足。
合指因职位无人担任,暂时由自己代理。
-
深层含义
强调在人才匮乏时暂代职务,谦称自身能力不足,仅为临时补缺。
二、出处与背景
- 最早文献: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 语境: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韩厥对齐侯说此话,意为“我虽不才,暂代此职”,实际是执行俘虏齐侯的任务,体现委婉的礼仪辞令。
三、用法特点
- 语法功能:作谓语或定语,多用于正式场合。
- 感情色彩:褒义谦辞,体现自谦态度。
- 现代应用:现较少使用,属生僻成语,偶见于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例如章炳麟曾用此词批评民国初年乱象。
四、近义与对比
- 近义词:暂摄其职、权宜代理。
- 反义词:实至名归、当仁不让。
可通过等来源进一步查询相关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谙达百需惭惶赤道创体楮生出行答卷捣气调号羝触藩涤秽地澁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筏工放退饭庄负羈妻钢花骨干故约核子反应灰槁监奴矫杀积疾惊壮尽醉缉凶记真卷折课职老弟愣头磕脑逻络驴驘命吏抹媚木熙拈弓搭箭凝嚬扑揞钱质期尅侵短青虫簪情志棋坐润黩少年飘泊者折北戍楼私政陶刀特故条脱误差乌杖销靡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