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燒磚 ”。1.燒制磚瓦。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先君先夫人﹞旅葬 江陵 東郭……欲營遷厝。蒙詔賜銀百兩,已於 揚州 小郊北地燒塼。”一本作“ 燒磚 ”。《宋書·孝義傳·吳逵》:“家徒壁立,冬無被絝,晝則庸賃,夜則伐木燒塼。”
2.指燒成的磚。 宋 樓鑰 《錢清王千裡得王大令保母磚刻為賦長句》:“ 黃閍岡 下得寳墨,古人燒甎堅于石。”
“燒塼”一詞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燒制磚瓦
指通過高溫燒制工藝制作磚瓦的過程。如《顔氏家訓·終制》記載“於揚州小郊北地燒塼”,《宋書·孝義傳》提到“夜則伐木燒塼”,均描述此工藝()。
燒成的磚
也可指燒制完成的磚塊成品,屬于名詞用法()。
二、補充說明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制磚工藝或曆史,可參考古代文獻或建築史資料。
《燒塼》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磚石或玻璃燒制成的建築材料。
《燒塼》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火火,總共有10個筆畫。
《燒塼》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中。他用這個詞描述了他所見到的造型奇特的磚石建築材料。
《燒塼》的繁體字是「燒塼」。
在古代,寫作《燒塼》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它以「灼磚」和「磈磚」為代表,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磚石建築材料的樣貌。
1. 這座古老的建築中使用了大量的燒塼,給人一種古樸而華麗的感覺。
2. 現代建築中常常運用燒塼作為裝飾材料,增加了建築的藝術感。
1. 燒塼砌牆
2. 燒塼瓦片
3. 燒塼建築
1. 磚石
2. 磚塊
3. 建築磚
1. 泥土
2. 木材
3. 非燃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