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酒星。旂,同“ 旗 ”。 清 丘逢甲 《蘭史招飲酒樓疊前韻》之一:“休奏 通天臺 上表,寄愁聊問酒旂星。”參見“ 酒星 ”、“ 酒旗 ”。
“酒旗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文學中的一個典故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酒旗星又稱“酒星”或“酒旂星”,是古代星宿文化中的星名,屬于二十八宿之一,對應現代天文學中的獅子座ψ、ξ、ω三星。該詞常見于詩詞中,用以代指與酒相關的意象。
星象學來源
酒旗星被古人視為主管宴飲的星宿,與酒文化密切相關。如《晉書·天文志》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 這一星象反映了古代将天文現象與人文活動聯繫的傳統。
文化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酒旗星常被用來寄托情感。例如清代丘逢甲的詩句“休奏通天臺上表,寄愁聊問酒旂星”,即借星象表達借酒消愁之意。唐代李白《月下獨酌》亦雲“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賦予其浪漫主義色彩。
字形與讀音
該詞中“旗”為通假字,同“旂”(音qí),故發音為jiǔ qí xīng。字義分解中,“酒”指含乙醇的飲品,“星”則代指天體。
相關延伸
古代行酒令時,“酒星”還衍生為擲骰術語,進一步體現其與酒文化的深度綁定。
“酒旗星”既是天文概念,也是文學意象,承載着中國古代對星象的拟人化想象和詩酒文化的融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