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旱的禾苗喜逢甘霖滋潤。比喻在極需要時獲得救助。《水浒傳》第十九回:“今日山寨,天幸得衆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水浒傳》第五十回:“天幸今得賢弟來此間鎮守,正如錦上添花,旱苗得雨。”
“旱苗得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久旱的禾苗得到及時雨水的滋潤,得以複蘇生長。
比喻在危難或極度需要幫助時獲得及時援助,強調困境中的轉機。
經典文獻
語法結構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及時性”與“必要性”,常見于描述個人或集體在危機中因外界幫助而脫困的情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孟子》《水浒傳》等文獻。
旱苗得雨是一個成語,它含有積極向上的寓意。下面将具體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其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旱苗得雨的意思是指長時間處于幹旱環境的苗木終于得到了雨水滋潤,恢複了生機。引申意義是指長期努力付出的人終将獲得成功和回報。
旱(幹字旁):拆分為幹字旁(幹、一)和滅字旁(火、灬)兩個部首,共有5畫。
苗(艸字底):拆分為艸字底(艹、三)和未字旁(未、木)兩個部首,共有6畫。
得(彳字邊):拆分為彳字邊(彳、7)和寸字旁(寸、寸)兩個部首,共有11畫。
雨(雨字頭):拆分為雨字頭(雨、173)共有8畫。
《詩經·衛風》中的《碩人之馬》一詩:“旱苗得雨生蘋蘩。” 最早出現的成語形式為“得雨”的出自《周禮·春官宗伯》:“春旱,鳴于社稷,得雨。”後來又有“旱苗得雨”一詞。形象地表達了經曆幹旱後得到雨水滋潤而恢複活力的意義。
繁體字為「旱苗得雨」,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一緻。
1. 經過努力,他終于旱苗得雨,事業蒸蒸日上。
2. 經曆了幾年的幹旱,終于有了豐沛的雨水,這片旱苗得雨的土地煥發生機。
3. 時間是公平的,隻要我們堅持不懈,終将旱苗得雨。
旱情、旱災、苗木、得力、失雨
旱苗逢雨、幹旱逢甘露、船到橋頭自然直
旱逢旱、幹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