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autiful springtime]∶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紅樓夢》
(2) [glorious youth]∶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韶光一去不再來
(1).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南朝 梁簡文帝 《與慧琰法師書》:“五翳消空,韶光表節。” 唐 王勃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每至韶光照野,爽靄晴遙。”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但能勾五千歲遐齡,索強如九十日韶光。” 清 顧炎武 《赴東》詩之五:“草木皆欣欣,不覺韶光晚。”
(2).泛指光陰。《武王伐纣平話》卷上:“韶光似箭,日月如梭。” 元 柯丹丘 《荊钗記·分别》:“韶光荏苒,嘆桑榆暮景。”
(3).比喻青少年時期。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二折:“隻恐韶光易零落,何時重得會 劉郎 ?”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 殷夫 《給母親》:“但我求的是青春的生活,因為韶光一去不再來。”
“韶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áo guāng,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該詞常用于描述春季明媚的景色或氣候,如“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紅樓夢》)。此意源自“韶”字本身有“美好”之義,常與自然景色結合,如“煦色韶光”即指晴暖美麗的風光。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引申為對青春時光的珍惜,例如“韶光一去不再來”,強調青春易逝、不可複返的哲理。
詞義演變:
在古漢語中,“韶光”既可指具體的春光(如唐代王勃《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中“韶光照野”),也可泛指光陰(如元代《武王伐纣平話》中“韶光似箭”),甚至象征人生階段(如魯迅《朝花夕拾》中“永逝的韶光”)。
近義詞:
時光、年光、光陰(多用于抽象的時間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引用或具體用例,可參考《紅樓夢》《荊钗記》等文學作品,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
韶光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時光的美好和流逝。韶指美好、優雅,光指時間、年華。所以韶光可以理解為美好的時光,也可指年華逝去。
韶光的部首是音,拆分成兩個筆畫:第一個韋字旁(韋)和第三個光字旁(光)。
韶光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有韶且無瑕,美人之儀。”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美好時光、流逝的時光之意。
韶光的繁體字為「韶光」。
在古代,韶光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韶在古時的寫法為「韶」,而光的古代寫法為「曠」。因此,《說文解字》将韶光的寫法解釋為「韶韶不已」,即美好的時光流轉不停。
1. 青年時期是每個人最美好的韶光,應該珍惜和努力利用。
2. 韶光匆匆,不要讓自己在歲月的流逝中有所遺憾。
1. 韶華:指青春年華,美好的年華。
2. 韶音:指悅耳動聽的聲音。
3. 光陰:指時間、歲月。
4. 時光荏苒: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歲月、光陰、時光
永恒、長久、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