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學的意思、五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學的解釋

(1). 西周 大學,設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和太學,總稱五學。見《大戴禮記·保傅》、《漢書·賈誼傳》。《周禮·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灋” 孫诒讓 正義:“ 周 制,國中為小學,在王宮之左;南郊為五學,是為大學…… 鄭鍔 雲:‘ 周 五學,中曰辟雍,環之以水;水南為成均,水北為上庠,水東為東序,水西為瞽宗。’”參閱《大戴禮記·保傅》。

(2).指《樂》、《詩》、《書》、《禮》、《春秋》。《漢書·藝文志》:“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學"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均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與教育制度:

一、指周代設在王城的五類學校 這是"五學"最核心的古典含義,體現了周代貴族教育的體系化。根據《周禮》等典籍記載,周天子在王城設立的大學分為五部分,位于不同的方位,教授不同的内容:

  1. 辟雍(中學):位于王宮之南,居中,為天子舉行典禮、承師問道之所,是五學的核心。其形制為圓形,環水(雍)如玉璧(辟),象征教化流行如水環繞。來源:《禮記·王制》、《大戴禮記·保傅》。
  2. 東學(東序):位于辟雍之東,主學幹戈羽籥(樂舞),由樂師掌管,側重禮樂教育。來源:《禮記·文王世子》。
  3. 西學(瞽宗):位于辟雍之西,主學禮(祭祀禮儀),由禮官掌管,是演習禮儀之地。來源:《禮記·明堂位》。
  4. 南學(成均):位于辟雍之南,主學樂德、樂語、樂舞(大司樂所教),由大司樂掌管,是主要的音樂教育場所。來源:《周禮·春官·大司樂》。
  5. 北學(上庠):位于辟雍之北,主學書典(古籍),由诏書者掌管,是研習典籍之所。來源:《禮記·王制》。

這五學共同構成了周代中央官學(大學)的完整體系,體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對後世官學制度影響深遠。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辭源》(商務印書館)。

二、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五經)之學 "五學"有時也作為"五經之學"的簡稱。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以《詩》、《書》、《禮》、《易》、《春秋》這五部儒家經典為國家最高學術和教育核心,通曉這五經的學問即被稱為"五學"。研習五經是漢代及以後曆代太學、國子監等最高學府的核心内容,也是選拔官員(如察舉、科舉)的重要标準。來源:《漢書·藝文志》、《後漢書·安帝紀》李賢注引《袁山松書》、《辭源》(商務印書館)。

"五學"一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尤其是中央官學結構)和儒家核心經典的雙重文化内涵,是理解先秦至漢代教育史和學術史的重要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五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西周時期的大學體系

西周時期的“五學”指由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太學五部分構成的中央教育機構,總稱“五學”。這一體系體現了西周“以方位定學”的教育制度:

二、儒家經典指代

漢代《漢書·藝文志》将“五學”解釋為儒家五部經典著作,即: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五學”與孔子“五學而不祥”的關聯,但該出處尚未得到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後人引申義。實際應用中,西周教育體系的解釋更為權威。

别人正在浏覽...

報本爆米花藏器待時綢緞锉碓大白日稻柴得君定甲氐土貉丢溜發怵方兒豐化風讓日葛麻乖龍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函蓋後頭歡鬨回視禍福膠庠積霤經懷決脰钜學鴻生獵頭隆廢羅黑黑羅襦馬死黃金盡梅花眼美姿姿挐音跑跑颠颠硼砰披荊斬棘萍泛迫逐乾電池妻兒老小寝宮傾邪傾銀鋪瞿如三高山肴野蔌十二調手筆鼠目歲羨檀闆龆年土談瓦爐武秀銜協邂逅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