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縷言。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西漢不是奴隸社會》:“但我隻想讨論 西漢 , 西漢 以後,可無須乎縷說。”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資料,“縷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解釋 “縷說”讀作lǚ shuō(注音:ㄌㄩˇ ㄕㄨㄛ),意為「詳細分條陳述」,即對事物進行細緻有序的闡述,如同将絲線逐條理清般清晰。該詞由“縷”(細絲,引申為條理)和“說”(叙述)構成,強調邏輯性和條分縷析的叙述方式。
二、詞源與結構
三、典型用例 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中曾使用:“但我隻想讨論西漢,西漢以後,可無須乎縷說。” 此例中“縷說”指對曆史問題逐條展開讨論,體現學術論述的嚴謹性。
四、近義辨析 與“縷言”同義,但更側重系統性陳述,區别于泛泛而談的“概述”或零散的“雜說”。
縷說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可以用來表示對問題或話題進行詳細而有條理的說明、闡述和讨論。
縷說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缶(fǒu)和言(yán),它的總筆畫數為16。
縷說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一章中,其中有一句經典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的“說”指的就是進行詳細和有條理的闡述。後來,人們将這種詳細闡述和讨論的行為稱為“縷說”。
縷說的繁體字為縷說。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縷說的古漢字寫法為纍說,纍表示細、詳細,與“縷”意義相近。
1. 他通過縷說詳細解釋了這個概念的各個方面。
2. 這篇文章縷說了西方哲學的曆史發展。
1. 縷述:詳細說明和解釋。
2. 縷理:對問題進行有條理而詳細的讨論和探索。
詳述、詳解、詳述等。
簡述、概述、概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