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
(2) [road;path;way]∶道路
走錯路頭
(3) [knack]∶門路
這人路頭多,能不能托他想想辦法
(4) [way]∶途徑、方向
(1).猶道路;路線。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辯》:“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 明 湯顯祖 《南柯記·拜郡》:“這是有緣千裡路頭長,富貴榮華在此方。” 清 鄭燮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起手便錯走了路頭,後來越做越壞,總沒有箇好結果。”
(2).路口。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石賢士神》:“謹按: 汝南 汝陽 彭氏 墓路頭立一石人,在石獸後。”《朱子語類》卷三四:“這處先要就‘志於道’上理會。‘志於道’,便恁地利,恁地好。這須知是箇生死路頭。”《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姑娘,你一定要自己站在這個路頭,不準他人踹進一步,才算個英雄,可不先把‘英雄’兩字看得差了?”
(3).門路;出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王爵 見他説得有理,便道:‘就與你無幹,也是在你店内失去,你須指引我們尋他的路頭。’”《紅樓夢》第四回:“這 英蓮 受了拐子這幾年折磨,才得了個路頭。且又是個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4).喻指某種發展趨勢或情況。《歧路燈》第四五回:“ 老賈 見不是路頭,話兒便柔弱上來。” 聶绀弩 《白兔》:“那白東西見不是路頭,馬上折回。”
(5).見“ 路頭菩薩 ”。
“路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道路或路線
指具體的行走路徑。如《水浒傳》中“走錯路頭”,或宋代嚴羽《滄浪詩話》提到“路頭一差,愈骛愈遠”,均強調方向選擇的重要性。
門路或方法
指解決問題的途徑或人際關系。例如《醒世恒言》中“這人路頭多,能不能托他想想辦法”,或《紅樓夢》中“英蓮得了個路頭”,均表示機會或出路。
方向或趨勢
比喻人生、事件的發展方向。如清代鄭燮書信中“起手便錯走了路頭”,強調初始選擇對結果的影響。
具體位置:路口
漢代應劭《風俗通》記載“彭氏墓路頭立一石人”,此處指墓前的交叉口。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詞典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可參考《水浒傳》《滄浪詩話》等原著。
路頭,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表示在道路上或者道路旁邊的地方。
路頭的拆分部首是⻊(車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路頭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原本表示在道路上車子行駛的樣子。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表示道路旁邊的地方。
繁體字“路頭”也是表示路頭的意思,有些地方仍然使用這種文字。
在古代,路頭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以郭店楚簡和戰國文字為例,使用的是“廊頭”字形。
1. 他在路頭等了很久,終于見到了他的朋友。
2. 這座小村莊位于山谷的路頭,景色優美宜人。
路口、路燈、路标、路線、路面、路費、路段、路程、路障。
路口、路邊、道路、道口。
路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