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燕召公世家》:“ 召公 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 張守節 正義:“今之棠梨樹也。”後因稱棠梨樹為“邵伯樹”。 唐 杜甫 《巴山》詩:“天寒 邵伯 樹,地闊 望仙臺 。” 仇兆鳌 注引《九域志》:“ 邵伯 甘棠樹在 陝州府 署西南隅。”
“邵伯樹”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邵伯樹”指棠梨樹(又稱甘棠樹),源于西周召公奭(召伯)在棠梨樹下處理政務的典故。後人以樹喻德政,表達對賢臣的懷念。
曆史典故
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召公治理陝地時,常在棠梨樹下審理案件、處理政務,深受百姓愛戴。他去世後,民衆因懷念其德政,不僅保護此樹,還作《甘棠》詩以紀念(“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象征意義
棠梨樹成為勤政愛民的象征,後世常以“邵伯樹”代指賢臣德政或表達對清廉官員的追思。例如唐代杜甫《巴山》詩雲:“天寒邵伯樹,地闊望仙台”。
詞源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人際關系緊密友好”,可能與其他典故混淆。綜合權威文獻,“邵伯樹”的核心含義仍圍繞召公與棠梨樹的關系展開。
邵伯樹是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名詞,它指代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中的一棵樹。據傳說,邵伯樹是一種神秘的仙木,擁有神奇的力量。
邵伯樹的拆分部首為木,并且它總共有11個筆畫。
邵伯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在這個故事中,有一棵邵伯樹位于仙界,據說隻有擁有純潔心靈的人才能看到它,并從中獲得神奇的力量。
邵伯樹的繁體字為「邵伯樹」。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邵伯樹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文字的變遷和演變,準确的古代寫法已不太清楚。
1. 據傳說,邵伯樹的果實可以治愈任何疾病。
2. 他擁有純淨的心靈,所以能夠看到邵伯樹的存在。
3. 需要找到邵伯樹,才能解開謎題。
邵伯樹并不常用于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詞語。一般情況下,不會将其與其他詞彙進行組合。
由于邵伯樹是一個專有名詞,因此并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