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删薙的意思、删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删薙的解釋

删除。 清 蔣士铨 《香祖樓·訪葉》:“我和你情緣乍悲乍喜,做萍飄絮墜,再連枝蒂,把恨苗愁根删薙。” 樊增祥 《蘭當詞跋》:“又作《天仙子》雲:‘緑樹蔭中紅葉徑?’餘曰:‘葉生於樹,既是緑樹,其下安得有紅葉?’君皆應時删薙,不以為忤。” 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述林·積微居金文說自序》:“去春少事,輒取舊稿大加删薙,頃復簡擇,存文二百八十二篇,為器二百三十有八,析為七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删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ān tì,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删薙”原指修剪亂長的草木(如《查字典》的引申義),後引申為删除、清除雜亂無章的事物,使之變得有序。例如在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對文字、情感或冗餘内容的整理(如蔣士铨《香祖樓·訪葉》中“把恨苗愁根删薙”)。


詳細解釋

  1. 字面本義
    從構詞法來看,“删”意為删除,“薙”通“剃”,指割除雜草。兩字組合後,最初指通過修剪使草木整齊,後擴展為對抽象事物的整理。

  2. 引申用法
    在文學和學術語境中,“删薙”常用于:

    • 文字修訂:如楊樹達在《積微居金文說自序》中提到對舊稿“大加删薙”;
    • 情感處理:如樊增祥《蘭當詞跋》中通過删薙修正詩句的邏輯矛盾;
    • 清除冗餘:包括思想、事物或複雜關系。

用法與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1. “緑樹蔭中紅葉徑?……君皆應時删薙,不以為忤。”(樊增祥《蘭當詞跋》)
  2. “去春少事,輒取舊稿大加删薙。”(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自序》)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用例和現代詞典釋義,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删薙

删薙(shān tì)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刂”和“艹”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共有12個筆畫,屬于較為複雜的字形。

删薙在古代漢字中被稱為“刪薙”,演變過程中,取消了“凵”旁,簡化為現在的形式。在繁體字中,删薙的寫法是「刪薙」。

删薙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它是漢字中的一個生僻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釋為“除草”,指用刀切除雜草。在古代漢字的使用中并不常見。

以下是一個示例古時候漢字寫法的删薙:

刪薙

删薙的造詞很少,在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沒有常見的組詞或者例句。

對于删薙這個詞,沒有明确的近義詞或反義詞與之對應,因為它并不常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