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信的意思、書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信的解釋

[letter] 信

常有書信往來

詳細解釋

(1).指傳送書劄的使者。書指函劄,信指使人。《晉書·陸機傳》:“我家絶無書信,汝能齎書取消息不?”《南齊書·魚複侯子響傳》:“臣累遣書信喚 法亮 渡,乞白服相見。”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六:“一日,公廳肅客,有急足聲。喏雲:某知州府有書信,今且往某州下書,回途卻請回信。”

(2).指信劄。 唐 王駕 《古意》詩:“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餘鎸‘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二方;餘執朱文, 芸 執白文,以為往來書信之用。” 冰心 《晚晴集·空巢》:“雖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們卻是書信不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書信”是傳統溝通方式,指通過文字書寫傳遞信息的載體,包含情感表達、信息交流、正式文書等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書”與“信”二字結合:

二、曆史演變

  1. 古代:商周時期用甲骨、竹簡刻寫;漢代後紙張普及,發展為尺牍(短簡)、帛書(絲織品信件)。
  2. 近代:郵驿系統成熟,信封、郵票規範使用,如清代“郵傳部”管理書信傳遞。
  3. 現代: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興起,但紙質書信仍用于正式場合(如邀請函、手寫感謝信)。

三、結構與格式

傳統書信包含固定部分:

  1. 稱謂:如“父親大人”“某某先生”;
  2. 正文:分段叙述,首句常用“見字如晤”;
  3. 結尾敬語:如“敬頌時祺”“此緻敬禮”;
  4. 落款:署名與日期,常加蓋印章以示鄭重。

四、文化意義

  1. 情感載體:如杜甫“家書抵萬金”、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
  2. 曆史文獻:司馬遷《報任安書》記錄心路,曾國藩家書體現教育觀;
  3. 文學形式:書信體小說(如《少年維特的煩惱》)、詩歌(如李商隱《夜雨寄北》)。

五、現代應用場景

書信雖被電子通訊部分取代,但其莊重性、私密性和文化厚度仍不可替代,尤其在重要場合或深度交流中獨具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書信》

《書信》是指用文字記錄交流思想或信息的一種文體形式。它是人們通過書寫文字來傳達感情、溝通思想、交換信息的一種方式。通過書信,人們可以表達友誼、傳遞喜悅或悲傷,也可以商讨問題、約定事務等。

《書信》的部首和筆畫

《書信》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語言、文字相關。它的拼音是“Yán”,總筆畫數為9。

《書信》的來源

《書信》這個詞源于漢朝,最初用來形容傳遞書籍的信件。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演變為專指書寫的交流文體。

《書信》的繁體

《書信》的繁體字為「書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書信》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漢字的演變主要體現在書寫方式上的變化,而字形本身并沒有太大改變。

《書信》的例句

1. 我昨天收到了你的一封《書信》,非常感謝你的關心。

2. 他給我寫了封長長的《書信》,描述了他在異國他鄉的生活點滴。

3. 請記得及時回複我的《書信》,我們需要盡快商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書信》的組詞

1. 書架:用于存放書籍的架子。

2. 信紙:用于寫信的紙張。

3. 電話:通過聲音傳遞信息的通信工具。

《書信》的近義詞

1. 信函:指書信、信件。

2. 郵件:通過郵政渠道傳遞的信件。

3. 信箋:用于寫信的紙張。

《書信》的反義詞

口信:通過口頭傳達的信息或消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