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tter] 信
常有書信往來
(1).指傳送書劄的使者。書指函劄,信指使人。《晉書·陸機傳》:“我家絶無書信,汝能齎書取消息不?”《南齊書·魚複侯子響傳》:“臣累遣書信喚 法亮 渡,乞白服相見。”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六:“一日,公廳肅客,有急足聲。喏雲:某知州府有書信,今且往某州下書,回途卻請回信。”
(2).指信劄。 唐 王駕 《古意》詩:“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餘鎸‘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二方;餘執朱文, 芸 執白文,以為往來書信之用。” 冰心 《晚晴集·空巢》:“雖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們卻是書信不斷。”
“書信”是傳統溝通方式,指通過文字書寫傳遞信息的載體,包含情感表達、信息交流、正式文書等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書”與“信”二字結合:
傳統書信包含固定部分:
書信雖被電子通訊部分取代,但其莊重性、私密性和文化厚度仍不可替代,尤其在重要場合或深度交流中獨具價值。
《書信》是指用文字記錄交流思想或信息的一種文體形式。它是人們通過書寫文字來傳達感情、溝通思想、交換信息的一種方式。通過書信,人們可以表達友誼、傳遞喜悅或悲傷,也可以商讨問題、約定事務等。
《書信》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語言、文字相關。它的拼音是“Yán”,總筆畫數為9。
《書信》這個詞源于漢朝,最初用來形容傳遞書籍的信件。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演變為專指書寫的交流文體。
《書信》的繁體字為「書信」。
在古時候,寫《書信》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漢字的演變主要體現在書寫方式上的變化,而字形本身并沒有太大改變。
1. 我昨天收到了你的一封《書信》,非常感謝你的關心。
2. 他給我寫了封長長的《書信》,描述了他在異國他鄉的生活點滴。
3. 請記得及時回複我的《書信》,我們需要盡快商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1. 書架:用于存放書籍的架子。
2. 信紙:用于寫信的紙張。
3. 電話:通過聲音傳遞信息的通信工具。
1. 信函:指書信、信件。
2. 郵件:通過郵政渠道傳遞的信件。
3. 信箋:用于寫信的紙張。
口信:通過口頭傳達的信息或消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