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盍旦的意思、盍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盍旦的解釋

鳥名。《禮記·坊記》:“《詩》雲:‘相彼盍旦,尚猶患之。’” 鄭玄 注:“盍旦,夜鳴求旦之鳥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盍旦”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鳥類,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詞義
    “盍旦”指一種夜鳴求天亮的鳥,常見于古籍注釋。例如《禮記·坊記》提到“相彼盍旦,尚猶患之”,東漢鄭玄注解為“盍旦,夜鳴求旦之鳥也”。

  2. 别名與關聯

    • 又稱“鶡旦”或“寒號蟲”,如《禮記·月令》記載“鹖旦不鳴”,鄭玄注其為“求旦之鳥”。
    • 宋代張舜民詩句“鹖旦催人夜不眠”進一步印證了其夜鳴特性。
  3. 文化意涵
    因“盍旦”夜鳴求明卻難達目的,古人常以此比喻徒勞或不合時宜的行為,如《坊記》引用此鳥暗喻對“不忠”的警示。

  4. 字形與發音

    • 拼音為hé dàn,字形均為上下結構。
    • “盍”本有“何不”之意,與“旦”(天明)組合,強化了“求明”的意象。

“盍旦”是古代對夜鳴鳥類的稱謂,兼具自然觀察與文化隱喻的雙重意義,常見于先秦文獻及曆代注解中。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禮記》及相關訓诂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盍旦》的意思

《盍旦》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何不早點兒”、“為什麼不早一點”等。它可以用于表達對某些事情的詢問、勸告或責怪。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盍旦》的部首是目(mù),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盍旦》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盍旦》一篇中,該詩描寫了一幅婉約的春景圖,字句簡練而富有韻味。

繁體

《盍旦》的繁體字為「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盍旦」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楚簡(一種古代竹簡)上的寫法為「匼旦」。

例句

1. 春風送暖,花開盍旦,何不早點兒出門散步呢?

2. 這個問題你已經想了很長時間了,現在才問我,盍旦早點兒問呢?

組詞

組詞:盍然、盍執、盍援、盍償。

近義詞

近義詞:為何不、為什麼不、何不。

反義詞

反義詞:甯可、甯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