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食的意思、賦食的詳細解釋
賦食的解釋
謂布散飲食。賦,通“ 敷 ”。《南史·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又與 文惠太子 同好釋氏,甚相友悌。 子良 敬信尤篤,數於邸園營齋戒,大集朝臣衆僧,至賦食行水,或躬親其事,世頗以為失宰相體。”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食的解釋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 俸祿:“君子謀道不謀食”。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東西給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網絡擴展解釋
“賦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1.基本含義
“賦食”由“賦”和“食”組成,字面意為“布散飲食”。“賦”在此通假為“敷”,即分發、散布之意,“食”指食物。因此,“賦食”可理解為分發食物或供給飲食。
2.詳細解釋
- 曆史背景:該詞最早見于《南史·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描述蕭子良在佛教齋戒活動中親自參與分發飲食的場景:“子良敬信尤笃,數于邸園營齋戒,大集朝臣衆僧,至賦食行水,或躬親其事。”。
- 引申含義:部分文獻(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賜予食物”,強調對他人的慷慨或供養。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宗教活動、官方禮儀或慈善行為中的飲食分發,例如佛教齋戒、官方集會等。
成語“賦食行水”即由此衍生,意為“送飯送水”,體現對他人的關懷。
4.權威性辨析
- 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查字典)均以“布散飲食”為核心釋義,引用《南史》佐證。
- 部分低權威網頁(如漫遊貓)僅重複基本解釋,未提供擴展背景。
5.總結
“賦食”是古漢語中描述食物分發的行為,既可用于具體場景(如宗教活動),也可體現施予者的善意。其核心含義為“布散飲食”,需結合語境理解是否包含“賜予”的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賦食(fù shí)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向人們提供食物、供給食物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賦食》這個詞的部首是賦(貝)。根據《康熙字典》,《賦食》兩個字的總筆畫數是19畫。
來源:《賦食》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和曆史,賦食是指國家政府給予人民分配食物的行為。這在古代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責任。
繁體:賦食的繁體字為賦食。
古時候漢字寫法:賦食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政府頒發賦食令,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組詞:賦予、賦權、賦性、供食、供給等。
近義詞:赈糧、救濟、施食、供養。
反義詞:克減、削減、節省。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