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防的意思、邊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防的解釋

[frontier defence] 邊境地區布置的防務

詳細解釋

(1).為保衛國家安全在邊境地區布置的防務。《南齊書·陳顯達傳》:“但國家邊防,自應過存備豫。” 唐 元稹 《叙奏》:“然而造次颠沛之中,前後列上兵賦邊防之狀,可得而存者一百一十有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啟祯野乘》:“《李騰芳傳》:時邊防久弛,公獨料 玄菟 、 樂浪 間,當有變起。”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日報》:“此有功于學業也,其餘有益于國計民情邊防商務者,更僕數之未易終也。”

(2).指邊境防守之地。 唐 白居易 《與仕明诏》:“卿久鎮邊防,初膺閫寄,式旌勤效,俾洽恩榮。” 宋 蘇轼 《上文侍中論榷鹽書》:“ 河北 與 陝西 皆為邊防,而 河北 獨不榷鹽,此祖宗一時之誤恩也。” 清 俞樾 《小浮梅閑話》:“在邊防二十餘年, 契丹 憚之。” 鄒魯 《丁未鎮南關之役》:“此四千人者,皆百戰悍卒,屯駐邊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防指國家為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在邊境地區實施的防衛與管理措施。《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國家在邊境地區布置的防務”。這一概念包含三方面核心内涵:

一、職能屬性 邊防是國家主權行使的重要體現,涵蓋軍事防衛、出入境管理、反恐維穩等綜合職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邊防部隊需依法執行邊境巡邏、口岸查驗等任務,防範打擊跨境犯罪活動。

二、曆史演變 中國古代邊防體系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邊關”制度,如《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的“築長城以拒胡”。現代邊防制度則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關于處理邊境事務的暫行辦法》,确立新型邊防管理框架。

三、實施主體 我國實行“軍警民協同”的邊防機制,具體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國家移民管理局及邊境地方政府共同負責。《202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數據顯示,全國已建成數字化邊防監控站1372個,形成“智慧邊海防”立體管控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Z]. 2020-12-26.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 關于處理邊境事務的暫行辦法[Z]. 1951-05-16.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新時代的中國國防(2024)[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4.

網絡擴展解釋

邊防是指國家在邊界、沿邊、口岸等區域實施的軍事防禦和管理措施,以保衛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及安全,并保障邊境貿易合法性。以下是綜合解釋:

  1. 核心定義
    邊防是國家為防備侵略、制止武裝颠覆,在領土邊界開展的軍事活動,包括巡邏、哨所設置、防禦工事建設等。其本質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 主要任務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邊防需維護領陸安全、管理出入境活動,并通過防衛措施保障邊境地區社會秩序。同時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等多領域協調(如打擊跨境犯罪、促進邊貿)。

  3. 曆史與發展
    中國邊防概念可追溯至古代,南北朝時期已有明确記載,但實際舉措更早(如長城防禦體系)。現代邊防更注重法治化、科技化,例如通過法律明确領陸神聖性。

  4. 構成要素
    包含邊防力量(軍隊、警察)、邊防法、管理方式(如口岸檢查)及基礎設施(如界碑、監控系統)。這些要素共同形成立體化防禦體系。

擴展說明:邊防與“邊疆”“邊陲”等地理概念相關,但更強調動态的防禦行動。越南等國對邊防的定義(如“全民邊防”)與中國存在差異,需注意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案殺拜疏攙落尺五俦與綷詠歹心點取調伏東扯西唠度矩杜麗遁晦鵝梨恩狎煩城放火燒山封寵鳳引九雛更賦果園固謝婚友交流電潔火結局九華山舊要計研心筭居停主人拘狹窾要枯僧例假領兌賣嘴巴皮明石惱殺披蕩披風湫厲屈士人月圓上标審謀識時達務十意順傾轉圓肅此隨時制宜桃菹踏查頭庭相湍流托交枉勘虛招五溝相勝憲台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