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ntier defence] 邊境地區布置的防務
(1).為保衛國家安全在邊境地區布置的防務。《南齊書·陳顯達傳》:“但國家邊防,自應過存備豫。” 唐 元稹 《叙奏》:“然而造次颠沛之中,前後列上兵賦邊防之狀,可得而存者一百一十有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啟祯野乘》:“《李騰芳傳》:時邊防久弛,公獨料 玄菟 、 樂浪 間,當有變起。”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日報》:“此有功于學業也,其餘有益于國計民情邊防商務者,更僕數之未易終也。”
(2).指邊境防守之地。 唐 白居易 《與仕明诏》:“卿久鎮邊防,初膺閫寄,式旌勤效,俾洽恩榮。” 宋 蘇轼 《上文侍中論榷鹽書》:“ 河北 與 陝西 皆為邊防,而 河北 獨不榷鹽,此祖宗一時之誤恩也。” 清 俞樾 《小浮梅閑話》:“在邊防二十餘年, 契丹 憚之。” 鄒魯 《丁未鎮南關之役》:“此四千人者,皆百戰悍卒,屯駐邊防。”
邊防是指國家在邊界、沿邊、口岸等區域實施的軍事防禦和管理措施,以保衛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及安全,并保障邊境貿易合法性。以下是綜合解釋:
核心定義
邊防是國家為防備侵略、制止武裝颠覆,在領土邊界開展的軍事活動,包括巡邏、哨所設置、防禦工事建設等。其本質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任務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邊防需維護領陸安全、管理出入境活動,并通過防衛措施保障邊境地區社會秩序。同時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等多領域協調(如打擊跨境犯罪、促進邊貿)。
曆史與發展
中國邊防概念可追溯至古代,南北朝時期已有明确記載,但實際舉措更早(如長城防禦體系)。現代邊防更注重法治化、科技化,例如通過法律明确領陸神聖性。
構成要素
包含邊防力量(軍隊、警察)、邊防法、管理方式(如口岸檢查)及基礎設施(如界碑、監控系統)。這些要素共同形成立體化防禦體系。
擴展說明:邊防與“邊疆”“邊陲”等地理概念相關,但更強調動态的防禦行動。越南等國對邊防的定義(如“全民邊防”)與中國存在差異,需注意語境。
邊防是指國家在國界線上采取的保衛邊疆安全、防止侵略的行動和措施。邊防的任務包括巡邏、警戒、偵察、防禦等,以維護邊界的安全和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邊防這個詞由“辶”、“阝”和“方”三個部首組成,共有11個筆畫。
來源邊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時候,中國的邊境地區經常遭受外族的侵略和入侵,為了保衛國土安全,邊防這個概念逐漸形成并被廣泛應用。
繁體邊防的繁體字為「邊防」。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邊防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仍保留了邊境防守的意義。
例句1. 戰士們奮勇殺敵,穩守邊防線。
2. 邊防部隊始終堅守在祖國的邊疆,保衛着我們的家園。
組詞邊防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邊防警察、邊防工作、邊防線等。
近義詞邊防的近義詞有邊境防禦、邊疆防衛等。
反義詞邊防的反義詞可以是内部安全、國内治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