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子土的意思、坩子土的詳細解釋
坩子土的解釋
方言。瓷土。
詞語分解
- 坩的解釋 坩 ā 〔坩埚〕用來熔化金屬或其它物質的器皿,多用陶土或白金制成,能耐高熱。 盛物的陶器、瓦鍋。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坩子土”是一種常用于陶瓷制作的粘土類原料,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地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成分
坩子土是方言中對瓷土或高嶺土的稱呼。其礦物組成以高嶺土為主,并含有石英等成分,是北方制瓷的重要原料。
2.物理與化學性質
- 物理性質:可塑性為80-95%,收縮性約10%,耐火度高達1600℃。
- 化學成分:氧化鋁(25-30%)、氧化矽(53-60%)、氧化鉀/鈉(0.2-0.8%),含鐵量約1.2-2%。這些特性使其適合燒制瓷器。
3.曆史與應用
自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坩子土已被用于制作硬質白陶、印紋硬陶,後續還用于原始瓷和瓷器。耀州窯等北方窯口曾廣泛使用這種原料。
4.别名與地域性
坩子土在不同地區有“堿子土”“甘子土”“坩土”等别稱。因其高嶺土特性,北方方言中常直接稱其為瓷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窯口或現代應用,可參考陶瓷專業資料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坩子土是指一種由鑿掘過的坑洞中所獲取的黏土。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的信息,可以知道“坩子土”的構成部分。其中,“坩”字的拆分部首為土,而“子”字的拆分部首為子。在拆分筆畫方面,“坩”字共有7筆,而“子”字共有3筆。
“坩子土”的來源與古代建築工程有關。在古代,人們常常需要進行建築工程,而建築基礎一般需要挖掘土壤。這些挖掘出來的坑洞中所得到的黏土就是坩子土。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們用手工工具進行挖掘。因此,挖掘出來的黏土常常不甚均勻,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這也是“坩子土”得名的原因。
關于“坩子土”的繁體字寫法,一般使用“坩仔土”來表示。在這種寫法中,“仔”字替代了簡體字中的“子”字,但其含義和用法并無區别。
古時候,“坩子土”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曆史上,字形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坩子土”可能有一些小的差異。具體的寫法和字形變化,需要通過研究古代文獻和古代文字的演變來了解。
以下是一些關于“坩子土”的例句:
1. 莊稼地裡的坑洞中又發現了大量的坩子土。
2. 在修建房屋的過程中,我們挖掘了許多坩子土。
至于組詞、近義詞以及反義詞方面,由于“坩子土”是一個專有名詞,其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範圍相對有限。在這個特定的領域内,關鍵詞可能包括土壤、黏土、挖掘、建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坩子土”并無近義詞或反義詞。
希望這些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