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untain and forest]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1).山與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區。《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一:“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栖。” 唐 韓愈 《謝自然詩》:“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趙樹理 《三裡灣·國慶前夕》:“咱們社裡還有副業、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園、有牲口……每部門都得有正副負責人。”
(2).借指隱居。 南朝 梁 沉約 《與謝朏敕》:“嘗謂山林之志,上所宜弘。” 宋 蘇轼 《王安石贈太傅制》:“方需功業之成,遽起山林之興。”《宋史·種放傳》:“ 種放 , 河南 洛陽 人也……每往來 嵩 華 間,慨然有山林意。”
(3).指隱居之地。 明 都穆 《譚纂》卷上:“ 洪熙 初年, 仁廟 嘗幸 文淵閣 ,間公曰:‘今山林亦有人乎?’”
(4).園林。《漢書·東方朔傳》:“ 竇太主 曰:‘願陛下時忘萬事,養精遊神,從中掖庭回輿,枉路臨妾山林,得獻觴上壽,娛樂左右。’”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公主園中有山,謙不敢稱第,故託山林也。” 唐 杜甫 《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之四:“詞賦工無益,山林跡未賒。”
(5).山林體文章的省稱。 明 代與“台閣體”相對。 清 黃宗羲 《辭張郡侯修郡志書》:“蓋文章之道,臺閣、山林,其體闊絶。”
關于“山林”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山林”既是自然地理概念,也是文化符號,其内涵從實體地貌延伸到精神寄托。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周禮》《文選》等古籍。
《山林》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大片的山和森林的意思。
《山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山”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6。
《山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古代人們用自然界的事物來命名物體或事物,山和森林在古代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景觀,因此形成了“山林”這個詞。
《山林》的繁體字為「山葉」。
古代的《山林》字寫作「山葉」。
1. 他喜歡在山林中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甯靜。
2. 這次郊遊我們選擇了一片茂密的山林作為目的地。
山林是僅有兩個字的詞語,通常不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
1. 山木:意思和山林相似,都表示有山有樹木的地方。
2. 山野:指山區和野外的意思,含義與山林相近。
《山林》的反義詞通常是沒有山和森林的地方,如平地、水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