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的意思、敦煌石窟的詳細解釋
敦煌石窟的解釋
[the Dunhuang Grottes] 在甘肅省是我國著名的石窟。包括古代隸屬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峽口小千佛洞四窟。現存最早的窟是十六國北涼開鑿的,以後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繼開鑿,現存有 492 個窟
詳細解釋
見“ 敦煌石室 ”。
詞語分解
- 敦煌的解釋 .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肅省 敦煌縣 。 西漢 元鼎 六年公元前年置, 北魏 改為 敦煌鎮 ,後複改郡。 唐 武德 五年公元年改置 西沙州 , 貞觀 七年公元年又改 沙州 , 天寶 元年公元年仍
- 石窟的解釋 ∶古時一種就着山崖開鑿成的寺廟建築,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和石刻等敦煌石窟雲崗石窟 ∶山岩上的洞詳細解釋.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晉書·隱逸傳·郭瑀》:“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唐
網絡擴展解釋
敦煌石窟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的傑出代表,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敦煌石窟是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及周邊地區的石窟群總稱,主要包括四大區域:
- 莫高窟(主體部分,現存735個洞窟)
- 西千佛洞
- 榆林窟
- 水峽口小千佛洞
作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和世界文化遺産(1987年),現存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聖地。
二、曆史沿革
•始建時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首鑿洞窟
•營建曆程: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10餘朝代,持續千年營造
•鼎盛階段:隋唐時期隨絲綢之路繁榮達到藝術高峰,武則天時代曾有千餘洞窟
•近代發現:1900年藏經洞出土5萬餘件文物,催生"敦煌學"學科
三、藝術特色
- 多元融合:彙集中原、印度、希臘、波斯等文化元素
- 藝術形式:
- 壁畫:包含佛經故事、農耕場景、歌舞表演等社會百态
- 彩塑:采用木骨泥塑技法,展現佛像、菩薩、飛天等形象
- 時代特征:
- 北朝:粗犷渾厚
- 隋唐:華麗精緻
- 西夏:民族風格突出
四、文化價值
• 佛教傳播史:完整記錄佛教中國化進程
• 絲路見證:壁畫中的商旅、交通工具反映古代東西方交流
• 社會鏡像:壁畫涵蓋服飾、建築、音樂等古代生活細節
(注:完整曆史分期及藝術演變可參考、9、12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煌石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敦煌石窟是指位于中國甘肅省敦煌市境内的一組古代石窟藝術遺址,是中國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産之一,被譽為東方的藝術寶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敦:宀(寶蓋頭)+ 二(兩點)= 3筆畫
煌:火(提火頭)+ 一(一橫) = 6筆畫
來源:
敦煌石窟的名稱中,“敦”意為壯麗,雄偉,“煌”意為明亮,輝煌。這個名稱形象地表達了敦煌石窟獨特壯麗,輝煌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價值。
繁體:
敦煌石窟(繁體字:敦煌石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敦煌石窟(古字:敦璜石窟)
例句:
遊客們紛紛前往敦煌石窟欣賞壯麗的藝術壁畫和石刻。
組詞:
敦煌、石窟、藝術、文化、遺址、壯麗、雄偉、明亮、輝煌
近義詞:
麥積山石窟、莫高窟、龍門石窟
反義詞:
平凡的洞穴、常規石坑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