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銅。《管子·國準》:“童山竭澤,益利搏流,出山金立币。”
(2).泛指山中的寶藏。 南朝 梁簡文帝 《湘宮寺智蒨法師墓志銘》:“智燈含影,慧駕馳騑;若韜山金,如苞海寶。”
山金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字源與基本釋義
“山金”由“山”(指山地、山脈)與“金”(金屬、黃金)組合而成,本義指山中蘊藏的金屬礦藏,尤指未經提煉的天然金屬礦石。古代文獻中常特指銅,因銅礦多分布于山地,且是古代重要的鑄币材料。例如《說文解字》釋“金”為“五色金也”,黃為之長,而“山金”側重其自然存在形态。
特指銅礦
在曆史語境中,“山金”常作為銅的代稱。如《管子·地數》載:“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此處“銅金”即山金,指山地銅礦。《史記·平準書》亦提及“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其中“赤金”即山金(銅),反映古代金屬分類體系。
現代地質學延伸
現代漢語中,“山金”可泛指山脈中的金屬礦床,包括金、銀、銅、鐵等。地質學領域則用于描述原生金礦(與砂金區别),指存在于岩層中的天然金礦石,需通過開采和冶煉提取。
權威參考來源:
“山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銅的代稱
在先秦典籍中,“山金”常指銅礦資源。例如《管子》提到的“童山竭澤,益利搏流”,反映了古代對銅礦開采與貨币鑄造的關聯。
比喻意義
該詞也引申為“表面有價值、實則無用的事物”。例如部分文獻将“山金”與虛有其表的財富聯繫,強調其非實際價值。
實際應用
現代語境中,“山金”可能用于礦山名稱,如山東省的望兒山金礦(案例),但此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管子》等古籍或地質學相關文獻。
懊憹曲八口兵術柴木茶令寵進除鲠楚重祠曹打官話打破砂鍋電氣雕版雕匮斷山蠹書客睹微知着風篠賦歸來附小貢瑞過書花蝶護袖箋天嘉佑近行刻畫入微蘭夢類錫臉上力挺隆景蠻雲瘴雨瞀芮媒進母本牧奴排遍配偶牆垛搶喪踵魂球藝榮庇散髻扇訹首義霜鬟雪鬓熟絲隼張湯餅筵帖伏亭舍踢雪烏骓題葉銅镘讬政畏偄相父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