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帖伏的意思、帖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帖伏的解釋

(1).貼地而伏。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臣聞擊鳥之動,故前俯伏,猛獸将擊,必餌毛帖伏。”

(2).折服;順從不反抗。 宋 曾鞏 《開封府推官制》:“夫慈惠足以煦養惸弱,剛嚴足以帖伏奸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琅璫引下,皆帖伏無後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帖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tiē fú,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貼地而伏,形容物體或生物緊貼地面伏卧的狀态。例如漢代趙晔《吳越春秋》中:“猛獸将擊,必餌毛帖伏”,描述動物攻擊前的潛伏姿态。

  2. 引申意義
    表示折服、順從不反抗,常用于描述人對權威或規則的服從。如宋代曾鞏在《開封府推官制》中提到“剛嚴足以帖伏奸強”,強調通過威嚴使人順從。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皆帖伏無後言”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吳越春秋》《閱微草堂筆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帖伏的意思

帖伏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某事情平靜下來,安定下來,不再有動蕩或紛争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帖伏的拆分部首是⺮和⼝,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帖伏的來源還不得而知。

繁體

帖伏的繁體字為貼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帖伏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相關資料并未找到詳細的信息。

例句

1. 風平浪靜,大家都帖伏下來,重新開始工作。

2. 這個場面一度很混亂,但隨着領導的到來,局勢終于帖伏了下來。

組詞

帖伏沒有常見的搭配詞組。

近義詞

平靜、安甯、和諧

反義詞

動蕩、紛亂、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