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法,戰術。《北史·房豹傳》:“ 李老 、 孔丘 之才智, 呂望 、 孫武 之兵術……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主之位。” 唐 李德裕 《題冠蓋裡》詩:“自喜無兵術,輕裘上閟宮。”
“兵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兵法與戰術,主要用于描述軍事策略和作戰方法。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兵術”由“兵”(指軍隊、武器、戰争)和“術”(技藝、方法)組合而成,意為軍事領域的策略與技巧。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強調用兵之道,如《北史·房豹傳》提到“孫武之兵術”,即指孫武的軍事思想。
文學與曆史用例
相關概念辨析
“兵術”與“兵法”含義相近,但更側重戰術層面的具體方法,而“兵法”可能涵蓋更宏觀的軍事理論。此外,“兵術”在古代文獻中常與治國、權謀等主題結合,如《北史》将其與李老、孔丘的才智并列。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軍事理論案例,可參考《北史》《全唐詩》等古籍或權威曆史資料。
兵術(bīng shù)是指軍事技藝、戰鬥策略及戰術的總稱。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漢字,分别是“兵”和“術”。下面将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同時也提供一些相關内容,例如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兵術”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字“兵”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入”,右邊的部首是“丶”。它的總筆畫數為7。第二個字“術”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木”,右邊的部首是“殳”。它的總筆畫數為5。
“兵術”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意為軍事技藝。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存在細微的差别。但是,對于“兵術”這個詞,古代和現代的寫法相同。例如,古代的文字材料中會出現“兵術”這樣的寫法,但意義與“兵術”相同。一個例句是:“研究兵術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
組詞:兵器、兵法、兵士、兵營等。
近義詞:武藝、武術、戰術、軍事技藝等。
反義詞:文化、藝術、和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