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牆垛的意思、牆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牆垛的解釋

[pier] 兩扇門窗或其他洞口之間的牆

詳細解釋

亦作“墻垛”。1.圍牆的上端。為防雨水侵蝕,常寬于牆壁的厚度。 老舍 《趙子曰》第七:“他倚在北房的牆垛探着頭看,北屋中一點光亮沒有。”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屋的兩端,高高的隔火牆粉得雪白的,角翹翹地聳立在空間,襯着後面山裡的青松和翠竹,雪白的牆垛顯得非常地耀眼。”

(2).指城牆的垛口。 郭沫若 《南冠草》尾聲:“ 夏淑吉 與 錢秦篆 由城頭右側匆匆出場。二人行至正中處,倚立牆垛,向左側遙望,時時掩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牆垛,又稱垛牆或墩牆,是建築牆體上凸出牆面的部分,通常呈矩形或梯形,具有結構支撐、加固牆體、防禦或裝飾等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與結構特征

  1. 基本形态

    牆垛指牆體局部加厚凸起的結構,常見于圍牆、城牆或大型建築外牆。其寬度大于普通牆體,頂部常與牆頂齊平,側面形成垂直或收分(上窄下寬)的形态。例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為“牆體上凸出的墩狀部分”。

  2. 構造分類

    • 防禦型牆垛:古代城牆的“雉堞”(垛口牆),凸出部分用于掩護士兵射擊(《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結構型牆垛:承重牆中加厚部分,增強抗壓或抗側傾能力,如祠堂山牆的扶壁垛。
    • 裝飾型牆垛:民居馬頭牆的階梯狀垛頭,兼具防火與象征意義(《傳統民居營造技術》)。

二、功能與曆史應用

  1. 力學加固

    通過增大截面面積分散荷載,防止長牆體因風壓或沉降開裂,尤其適用于夯土牆、磚石牆(《建築構造學》)。

  2. 防禦體系

    城牆牆垛與垛口組合形成射擊掩體,如長城垛牆(《中國古代軍事工程史》)。

  3. 文化象征

    閩粵民居“五行山牆”的牆垛形态象征金木水火土,反映風水觀念(《中國民居研究》)。

三、現代應用與規範

現代建築中,牆垛多見于圍牆轉角或大門兩側,起穩定作用。《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 50003)要求牆垛寬度≥240mm,凸出長度≤3倍寬度,避免應力集中。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 《傳統民居營造技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 《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 50003-2011)

網絡擴展解釋

牆垛是建築中的一種構造,指在牆面凸出的柱狀結構,具有多重功能和應用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牆垛(拼音:qiáng duǒ)指平面中凸出牆面的柱狀構造,主要作用是增強牆體穩定性,同時可作為局部承重構件(如門洞側邊的門垛)。根據結構不同,分為單面牆垛(一側與牆平齊,另一側凸出)和雙面牆垛(兩側均凸出)。

二、功能與特點

  1. 結構加固:通過增加牆體厚度或凸出部分,提升抗壓、抗彎能力。
  2. 承重作用:常用于門洞、窗洞側邊,分散上方荷載。
  3. 防雨水侵蝕:部分牆垛設計為圍牆頂端加寬結構,防止雨水滲透。

三、應用場景

四、示例說明

五、其他解釋差異

部分資料将牆垛定義為“兩扇門窗之間的牆”,或“圍牆頂端加寬部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參考建築專業文獻(如)獲取标準定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按辔案抏奔蜂躃蹩逋播不惹眼稱財床下安床出現賜贶澹味調門釘盤星法律非昔是今幹處理幹僵蠱幹故關翰林學士紅春磆碌軍令如山倒軍廳爌炾樂昏兩個兩世爲人廉孝黎司直睩老馬爮瓜濛濛松松谟畫藕灰貧賤之知茜草覃轉奇山異水器酸戎旅灑濯識器識真厮吵聳耳燤焥讨流溯源跳巒帖文剃發令外敷罔泱僞名五父五郊宵喚西疇瀣沆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