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面頰之上。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四二:“ 孫八 看看叔父,看看 李靜 ,臉上紅了兩陣,羞眉愧眼的坐下。”
(2).猶言面子上。《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這都是大家臉上有光輝的事,須幫襯一幫襯。”《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你聽着臉上也下得來呀?心裡也過的去呀?”
“臉上”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從以下兩個層面展開:
字面含義(面頰之上) 指人體面部的表層區域,如《南歌子》中“臉上金霞細”描述面部光澤。老舍在《老張的哲學》中通過“臉上紅了兩陣”生動刻畫人物羞愧神态。這種用法常見于文學描寫,如舉例的“女兒臉上有海水鹹濕”。
引申含義(面子上) 指涉及尊嚴、體面的抽象概念。《儒林外史》用“臉上有光輝”表達集體榮譽感,《文明小史》通過“臉上不好看”暗示範濟川感到難堪的心理狀态。這類用法多出現在社會交際語境,反映人物心理活動。
需注意該詞在不同語境中的靈活運用:既可用于具象描寫(如引用的溫庭筠詩詞),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如辭海釋義的第二種解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儒林外史》等原著,以深入理解其文學表現力。
《臉上》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臉部。臉上是指人的面部區域,包括額頭、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它常用于描述人的面容表情、膚色狀态以及可見的特征。
《臉上》的部首是⺼(肉旁),拆解成三個部分:
- ⺼:表示肉部
- 䒕:表示臨字旁
- ⻏:表示西字旁
《臉上》的總筆畫數為15。
《臉上》的來源于漢字的構造和發展過程中,通過部首的組合得到的,由肉部和兩個旁部構成。臉部是面部的一部分,在視覺和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臉上”成為用來形容或指代臉部的常見詞語。
在繁體字中,臉上的寫法為「臉上」,臉則意為“臉”,上則為表示位置的介詞。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因時代、流派等不同而有差異,但在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中,并未對“臉”字作出注解。按傳統的漢字構造規則,臉可拆解為身部和兩個旁部。
以下是一些使用《臉上》的例句:
- 他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她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絲紅暈。
- 緊張的情緒寫在他的臉上。
- 母愛的溫暖在她臉上顯露出來。
與《臉上》相關的詞語有:
- 臉龐
- 臉色
- 臉部
- 臉頰
- 臉譜
- 臉容等
與《臉上》的近義詞包括“面部”、“面容”、“面孔”等,都用來描述人的臉部。
與《臉上》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詞語來對應,可以用一些相反的形容詞來描述,例如“無臉色”、“面無表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