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性逞強。 明 李贽 《安期告衆文》:“然中間不無偷惰成性,必待呼喚而後作者;或恃頑不理,雖呼喚之而亦不為者。”
“恃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shì wán,其核心含義為“任性逞強”,具體指依仗固執、頑強的個性,不肯屈服或改變态度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深入探讨。
恃頑是一個漢字詞,讀音為shì wán,意為依賴固執或頑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字旁和員字旁。心字旁象征心思、情感,員字旁象征集中力量。此外,恃頑由12畫組成。
來源:恃頑在古代漢字中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它的上面有一個象征君主的王字旁,并且沒有員字旁。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并在《康熙字典》中有詳細的解釋和注解。
繁體:在繁體字中,恃頑的寫法為「恃頑」。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恃頑的形狀稍有不同。在字上面放置一個王字旁,表示依賴固執和頑固的意思。
例句:
1. 他恃頑不聽勸告,執意要走自己的道路。
2. 這個同學恃頑不改,故意做對老師的指示。
3. 老闆恃頑以為自己永遠無需改變,結果導緻公司業績下降。
組詞:
- 恃才:依仗自己的才能。
- 恃強:依仗自己的力量。
- 恃勝:依仗自己的勝利。
近義詞:
- 恃縱:同樣意為依賴自己的固執心态。
- 恃勢:意為依仗自己的地位和權勢。
反義詞:
- 衷順:意為順從和聽從他人的意見。
- 耐心:意為具有耐心和靈活的心态,不固執己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