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長河。《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司馬貞 索隱:“常流,猶長流也。”
(2).河流的正道。《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遊。” 司馬貞 索隱:“言 河 之決,由其源道延長弛溢,故使其道皆離常流。”
(3).凡庸之輩。《晉書·習鑿齒傳》:“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舊唐書·陸元方傳》:“ 陸景初 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 金 王若虛 《贈昭毅大将軍高公墓碣》:“ 高 氏世居畎畝,沒沒于常流,殆與草木共腐。”《明史·費震傳》:“資格為常流設耳,有才能者當不次用之。”
(4).常例。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斯豈非國之大事,不可限以常流者耶?”
“常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長河
指代綿延不絕的河流,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甯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此處“常流”即長河之意。
河流的正道
形容河流遵循的自然河道,如《史記·河渠書》提到“延道弛兮離常流”,指河流偏離原本的河道。
凡庸之輩
比喻普通、平庸之人,如《晉書·習鑿齒傳》中“璅璅常流”,《舊唐書》亦用“非常流所及”形容傑出人物超越常人。
常例
指固定不變的慣例或規則,如《史通·惑經》提到“不可限以常流”,強調特殊事件不受常規約束。
作為成語時,“常流”可比喻事物持續發展或流動的狀态,如“水流不息”或“變化不止”,常見于現代語境中(例:“非定常流動”指流體力學中的動态過程)。
“常流”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既有自然地理的具象描述,也有社會人事的抽象比喻。如需更詳細古籍例句或專業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