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山勢突兀高聳,比喻人品剛正不阿。 明 李東陽 《題畫鷹送羅緝熙南歸》詩:“我生奇氣空崚峋,揮毫對此不無神。”崚,一本作“ 嶙 ”。
“崚峋”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讀音為líng xún,本義形容山勢突兀高聳、險峻重疊,如“崚峋兀突,高插雲表”(出自《後漢書·馬援傳》)。後引申為比喻人品剛正不阿,如明代李東陽詩句“我生奇氣空崚峋”。
需注意與“嶙峋”區分:兩者含義相近,但“嶙峋”更側重形容瘦削或骨骼突出,而“崚峋”更強調山勢的險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後漢書》等文獻。
《崚峋》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高聳、巍峨。它由“山”字部首和“門”字部首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山和門。
根據漢字的結構,我們可以将《崚峋》的拆分成8個筆畫。具體順序是:橫、橫、豎、橫、撇、橫折、點,橫。
《崚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和詩歌中。它常被用來描繪山勢高峻、氣勢雄偉的景觀。
在繁體中,"崚"與"峋"的形狀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崚峋》通常用繁複的結構來表達。例如,"崚"字的舊寫法是"巔"、"巖","峋"字的古寫為"峮"、"崟"。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寫法逐漸被簡化為現在的形式。
1. 山峰崚峋,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
2. 遠望群山峰巒崚峋,如畫一般美麗。
根據《崚峋》的意思,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
組詞:崚峋山、巍峨崚峋、崚峋壯麗。
近義詞:峭拔、險峻、雄峙。
反義詞:平坦、低矮、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