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丁的意思、上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丁的解释

(1).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 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 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为庆祝日。”

(2).壮丁。《南齐书·柳世隆传》:“﹝ 沉攸之 ﹞仍蹙迫羣 蛮 ,骚扰山谷,扬声讨伐,尽户上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丁"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古代专称,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1. 成年男子代称

    《汉语大词典》记载,"上丁"原指"身体强健的成年男子",源自古代户籍制度中对丁壮人口的分类。例如《南齐书》中"户调以二十丁为限,上丁十人"的表述,即以"上丁"指代承担赋税徭役的主力群体。

  2. 祭祀日期特指

    《礼记·月令》规定:"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此处特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古代逢此日举行祭祀、入学等重要仪式,《新唐书·礼乐志》中"国学每岁春秋上丁释奠"的记载印证了这一礼制传统。

  3. 科举制度术语

    在宋代科举体系中,"上丁"被引申为科举考试优异者。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州试排名前列者称为"上丁",可直送礼部参加省试,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等级划分。

以上释义均源自古代典章制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户籍管理、礼仪规范和人才选拔等领域的独特表达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上丁”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

  1. 来源与用途
    源自《礼记·月令》,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古代在这一天举行重要仪式,如仲春(二月)和季秋(九月)的上丁日,朝廷会命乐正(掌管音乐的官员)教授舞蹈或吹奏,为祭祀活动做准备。
  2. 历史演变
    自唐代起,每年仲春、仲秋的上丁日被定为祭祀孔子的固定日期,称为“丁祭”。古人选择“丁日”因“丁”象征“丁壮成就”,寓意学业有成。

二、壮丁

指成年男子或可服劳役的青壮年。例如《南齐书·柳世隆传》记载,沈攸之“尽户上丁”,即征调所有壮丁参与战事。此用法多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强调男性劳动力或兵源。


三、潮汕地区的风俗

在潮汕方言中,“上丁”谐音“送灯”(“灯”读作“丁”),是庆祝男婴出生的传统习俗。


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与地方文化,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苞蘖便妍璧马冲锋粗鲁吊梯东佃奉报干翮甘州破官渡之战冠年莞蒻汉学黄河水清黄屋将军加笾家礼降袭结绮阁齎装欬逆康富客容快攻况施蠡园马圈渼陂命诰瓯雪烹然片雨痡瘏清堂劝乐氄毛柔指瑞命上课稍稍石榴裙是甚手斧手零脚碎输志司箴宿站通衔团堕危迫猥儒文人画捰袖揎拳舞词弄札误断下方相察销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