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徹瑟的意思、徹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徹瑟的解釋

古代士遇父母或己有疾,撤去琴瑟,以示憂戚,或表示思靜。《儀禮·既夕禮》:“有疾,疾者齊,養者皆齊,徹琴瑟。” 賈公彥 疏:“今以父母有疾,憂不在于樂,故去之。”後以“徹瑟”指臨終。 清 黃宗羲 《毛烈婦墓表》:“徹瑟之日,信誓旦旦;下窆不踐,更待何日!”參閱《禮記·喪大記》“士去琴瑟” 鄭玄 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徹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禮儀背景

“徹瑟”最初指古代士人在父母或自己患病時,撤去琴瑟的行為。這一禮儀源自《儀禮·既夕禮》,賈公彥在注解中提到,因疾病帶來的憂戚之情使人無心于樂,故需撤去琴瑟以示哀思或追求心境甯靜。

二、引申義與文獻用例

後世将“徹瑟”引申為“臨終”的委婉表達。例如清代黃宗羲在《毛烈婦墓表》中寫道:“徹瑟之日,信誓旦旦”,即以“徹瑟”暗指生命終結的時刻。此用法與《禮記·喪大記》中“士去琴瑟”的喪儀傳統相關,進一步強化了其與死亡的關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儀禮》《禮記》原文或清代考據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徹瑟(chè sè)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徹底憂傷,感到深深的凄涼。該詞共有13個字,具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彳、石、蔔、水、犬、人女、弓弓、夕、日、口。造字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典籍《尚書大傳》。徹瑟的繁體字為“徹瑟”。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徹瑟的字形也有所變化。例如:“徹”字是由“彳”和“七”組成,而“瑟”字由“王”和“石”組成。一個使用徹瑟的示例句是:“她默默地坐在窗前,心中徹瑟。”徹瑟的組詞可以有“徹底”、“徹夜”等。與徹瑟意思相近的詞語可以是“憂傷”、“凄涼”等。相反的詞語可能包括“喜悅”、“快樂”等。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