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松毛制成的洗滌用具。 清 金農 《吉祥寺泉上十韻》:“惜哉無名緇,緑塵鬭茶荈。明朝續水緣,石鼎攜松箲。”
“松箲”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ōng xiǎn,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松箲”指用松毛(即松針)制成的洗滌用具,類似于現代用竹或植物纖維制作的刷子、炊帚。其中“箲”本義為竹制刷具,加上“松”字強調材質取自松樹。
文學用例
清代詩人金農在《吉祥寺泉上十韻》中寫道:“明朝續水緣,石鼎攜松箲”,描述攜帶松箲烹茶的場景,可見它在古代生活中作為清潔或烹茶工具的使用痕迹。
詞語特點
“松箲”是古代以松針為材料制作的清潔工具,其釋義和用例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松箲》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古代樂器。它是由竹子制成的管狀樂器,長約一米。在演奏時,演奏者用手在管子的孔上控制音的高低。
《松箲》的部首是木字旁(木),它的拆分筆畫為10畫。
《松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樂器的名稱。在古代,人們用松木制成的箫來演奏,因此稱之為“松箲”。在繁體字中,《松箲》的書寫方式為「松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定的差異。《松箲》在古代的寫法為「松簫」,其中的箫字的形狀與現代的箫字稍有不同。
1. 他手中的《松箲》吹奏出悠揚的音樂,讓人心曠神怡。
2. 她将手中的《松箲》交給了學生,讓他繼續傳承這門古老的藝術。
1. 箫樂:指以箫為主要樂器的音樂形式。
2. 箫聲:指箫吹奏出的聲音。
3. 箫曲:指用箫演奏的曲目。
近義詞:木笛、竹笛、竹箫。
反義詞:銅管、銀管、薩克斯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