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戊夜的意思、戊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戊夜的解釋

指五更的時候。《梁書·武帝紀下》:“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與飲,命宮人為舞劍曲,戊夜乃出。”《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 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為甲夜,二更為乙夜,三更為丙夜,四更為丁夜,五更為戊夜。”參見“ 五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戊夜是漢語中表示特定夜間時段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夜間五更時分,相當于現代計時的淩晨3點至5點之間。以下從詞源、曆史用例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與結構

二、典籍用例與演變

  1. 漢代起源

    《漢書·天文志》載:“戊夜,月蝕地中”,為現存最早文獻記錄,印證其作為時間刻度用于天文觀測。

  2. 唐代制度化

    《唐六典》規定宮廷“戊夜擊曉鼓”,标志此詞從民間計時進入官方時間管理體系,特指拂曉前的報時節點。

  3. 文學化應用

    白居易《戊夜對燭》詩雲:“戊夜獨焚香”,反映唐代文人已将抽象時間概念轉化為生活場景意象。

三、文化關聯

知識延伸:現代漢語中“戊夜”已被“五更”“淩晨”取代,但仍在曆史文獻研究與古典文學領域高頻出現,如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多次考釋其時間指向。


參考文獻

  1. 班固《漢書·天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顔之推《顔氏家訓·書證》(上海古籍出版社箋注本)
  3. 李林甫《唐六典·宮衛》(廣雅書局刻本)
  4.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宋本)

網絡擴展解釋

“戊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戊夜”指五更的時候,即淩晨3點至5點之間,對應地支中的第五位“戊”。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其中“戊夜”為最後一更,接近天亮時分。

二、文獻與曆史用例

  1. 《梁書·武帝紀下》記載:“燃燭側光,常至戊夜”,描述梁武帝深夜處理政務的場景。
  2.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明确提到:“五更為戊夜”,印證了其時間劃分。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梁書》《新唐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奧邃襃榮苾苾播授倉俗钗裙察納馳馬懘鑰出列醇悫鹑緯當兵達孝曡韻房牙子副浄橄榄更上一層樓功德圓滿規步還香了願衡道恒言胡壽護養薦寵結餘紀星基源鞠仗口機壘和麗觀六瑞落膘落發瞞上不瞞下蠻猺美孜孜漠北衲線年間凝固胚渾骈四俪六強圉謙克清唱劇卻笠神峯沈烈射藝射囿霜影碩麗聳跸桃花缥騰傾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