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略的意思、商略的詳細解釋
商略的解釋
(1).商讨。 晉 範甯 《<穀梁傳集解>序》:“於是乃商略名例,敷陳疑滞,博示諸儒異同之説。”《金史·荊王守純傳》:“今諸相皆老臣,每事與之商略,使毋貽物議足矣。” 趙樸初 《埃及紀遊·騎駱駝過人獅像》詩:“欲喚人獅與商略,田疇大漠待如何。”
(2).品評,評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劉丹陽 、 王長史 在 瓦官寺 集, 桓護軍 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 江左 人物。”《魏書·李彪傳》:“ 彪 評章古今,商略人物。”
(3).估計。 宋 黃庭堅 《醇道得蛤蜊複索舜泉》詩:“商略督郵風味惡,不堪持到蛤蜊前。” 宋 陸遊 《雪後尋梅偶得絕句》之六:“商略前身是 飛燕 ,玉肌無粟立黃昏。”
(4).準備。 宋 盧祖臯 《摸魚兒·九日登姑蘇台》詞:“吟未就,但衰草荒煙,商略愁時候。” 宋 姜夔 《點绛脣》詞:“燕雁無心, 太湖 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5).脫略,放任不羁。《三國志·蜀志·楊戲傳評》:“ 楊戲 商略,意在不羣。”
詞語分解
- 商的解釋 商 ā 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計劃、讨論:商量。商讨。商議。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協商。 買賣,生意:商業。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古指行商(坐商為“賈”,後泛指做買賣的人,亦
- 略的解釋 略 大緻,簡單,不詳細:大略。簡略。粗略。略微。略有所聞。略知一二。 省去,簡化:省略。忽略。其餘從略。 簡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計謀:方略。策略。戰略。 搶,掠奪:侵略。攻城略地。 詳 筆
專業解析
“商略”是一個具有豐富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在古代和近代漢語中使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圍繞“商讨、考量、謀劃”展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 核心義項解析
-
商讨;商議;讨論
- 釋義: 指就某事與他人交換意見、進行讨論或研究。
- 例證:
- 《晉書·阮籍傳》:“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栖神導氣之術。” (阮籍曾在蘇門山遇見孫登,與他商讨遠古之事以及養神導氣的方法。)
- 宋·黃庭堅 《醇道得蛤蜊複索舜泉》詩:“商略督郵風味惡,不堪持到蛤蜊前。” (這裡指在比較、品評風味。)
- 來源: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品評;評論
- 釋義: 指對人物、事物、作品等進行評價、議論。
- 例證:
- 宋·陸遊 《雪後尋梅》詩:“幽香著人索管領,不信如今鐵石腸。商略花枝誰可語?安排春事滿吟窗。” (這裡指品評、欣賞梅花。)
- 《世說新語》中多有對人物風度的“商略”。
- 來源: 《古漢語大詞典》(徐複等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
估計;估量
- 釋義: 指對情況、形勢、數量等進行推測、估計。
- 例證:
- 宋·範成大 《回黃坦》詩:“老來萬事總蕭然,猶憶西州暑雪邊。為報岷峨山水好,商略收身計。” (這裡指估量、考慮退隱的計劃。)
- 來源: 《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
準備;醞釀
- 釋義: 常用于描述天氣變化前的狀态,指(雲氣等)正在聚集、準備(下雨或下雪)。
- 例證:
- 宋·姜夔 《點绛唇·丁未冬過吳松作》詞:“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這是最著名的用例,描繪山峰間雲氣聚集,仿佛在醞釀一場黃昏雨。)
- 清·黃景仁 《苦寒行》:“彤雲作色風轉急,中夜商略雪三尺。” (烏雲密布,風勢轉急,半夜裡正醞釀着三尺深的大雪。)
- 來源: 《漢語大詞典》, 王锳《詩詞曲語辭例釋》(中華書局)
二、 詞義探源與結構
- 構詞法: “商略”為同義複合詞。
- 商: 本義指計算、估量,引申為商量、讨論、經商等義。《說文解字》:“商,從外知内也。” 段玉裁注:“由外以測其内也。” 核心是“度量、考量”。
- 略: 本義指疆界、經略,引申為謀略、策略、簡要、大緻等義。《說文解字》:“略,經略土地也。” 段玉裁注:“凡舉其要而用功少者曰略。” 核心是“謀劃、概要”。
- 結合: “商”側重内部的思考、讨論、估量;“略”側重外部的規劃、策略、大要。二者結合,強調通過思考、讨論來謀劃、定計或進行評價估量。
- 來源: 漢語詞彙學相關研究
三、 使用特點
- 語體色彩: 書面語色彩濃厚,典雅含蓄,多用于古代詩文、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
-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商略”的使用遠不如“商量”、“商讨”、“商議”、“讨論”、“謀劃”、“估計”、“品評”等詞普遍。但在文學創作、學術文章或特定語境(如引用古籍、追求古雅表達)中仍可見到。
- “商略黃昏雨”的經典化: 姜夔詞句的廣泛傳播,使得“商略”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最常被聯想到的含義就是“(雲氣)醞釀(雨雪)”,甚至成為其最具詩意的一個義項。
總結來說,“商略”是一個古雅而内涵豐富的動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思考、讨論來進行謀劃、品評或估量”,具體含義需視上下文而定,尤以“醞釀(雨雪)”這一詩意用法最為人熟知。
網絡擴展解釋
“商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例證:
1. 商讨/讨論
最常見的含義,指對事物或問題進行商議、讨論。
例:《金史·荊王守純傳》載“每事與之商略”,即處理事務時共同商議。
2. 品評/評論
用于對人物或事件的品鑒、評價。
例:《世說新語·品藻》中“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指對曆史人物的點評。
3. 估計/推測
表示對情況的預估或判斷。
例:陸遊詩句“商略前身是飛燕”,暗含對梅花姿态的拟人化推測。
4. 準備/醞釀
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象的蓄勢狀态。
例:姜夔詞“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形容山雨欲來的氛圍。
5. 放任不羁
較生僻的引申義,指行為灑脫不拘束。
例:古文獻中形容文人“商略平生義”,體現豪放性情。
現代使用建議
當前“商略”主要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實際交流中多用“商讨”“商議”等現代詞彙。如需引用古義,建議标注出處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哭闇時保和八陣法别鶴操不值一哂裁當草寝虿芥谄羹産門黜羨遺華登等貂鹖東指西畫杜陵叟遁母飛宇風華正茂幹貝根塵功調弓射供飨鼓奏含沙射影洪茂黃花菜湖煙降部醮供膠密績火金蟬九九消寒圖捐忿棄瑕拘禮拘畏抗殿誇特老狐狸流芳百世鹭翿蟠據批抹貧尼千夫所指竊赀勤勚曲轸儒師山雞照影舜日堯年肆毆天祚條形磁鐵完娶詳案鮮素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