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指力役稅和征收織物的戶稅。《隋書·食貨志》:“ 河北 、 河東 今年田租,三分減一,兵減半,功調全免。”
“功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gōng diào
釋義:指古代中國的一種複合稅制,包含力役稅(以勞動力形式繳納的稅)和戶稅(按戶征收的織物等實物稅)。
稅制構成
文獻記載
《隋書·食貨志》提到:“河北、河東今年田租,三分減一,兵減半,功調全免。”
此例說明“功調”曾作為國家調控經濟的手段,特定時期可減免以緩解民生壓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稅制,可參考《隋書》或相關經濟史研究文獻。
《功調》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有多種不同的意思和用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工
- 筆畫:共3劃
來源:
- 《方言》:舊時的官府文件中常用的一種稱謂。
- 《字林》:是國人的施展聰明才智的手段。
繁體:
- 功調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功:
現代漢字書寫時,在左側加上「力」,意為用力去做些事情。古代常用作工匠、建築師、技術人員等職業的代稱。
- 調:
現代漢字書寫時,在左上方加上「召」,意為引動、調動。古代常用作調度、調查等動作的代稱。
例句:
- 他在這次比賽中發揮出色,展現出了自己的功調。
- 必須調整好每個部門的功調,才能使整個計劃順利進行。
組詞:
功效、調節、調整、調查、調度、調動
近義詞:
利用、運用、效用、效果
反義詞:
廢棄、無用、無效、不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