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删次的意思、删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删次的解释

删削而排定次序。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 明 陆深 《春雨随笔·歙石》:“ 歙 石製砚,识者以为在 端溪 之上,予读 江宾暘 《送侄售砚序》,因删次其语为《歙砚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删次"是由"删"与"次"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聚焦于文字处理领域。《汉语大词典》对"删"的释义为"删除,刊削"(商务印书馆,2005),而"次"则包含"编列、排序"的引申义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2010)。二者结合后,"删次"特指对文字材料进行双重处理:既包括删除冗余内容,又涵盖系统化编排的完整过程。

在古籍整理领域,"删次"作为专业术语被广泛应用。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例,其编纂过程中就包含"详加删次,以存精要"(中华书局,1965)的工序,指编修官对入选文献进行内容裁汰与章节重组。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亦强调:"删次非苟简也,务存大义而祛支蔓",突显其去芜存菁的学术价值。

现代出版行业延续了这一术语的活用,如《辞海》编纂说明中明确要求"对历代词条进行科学删次"(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既指淘汰过时词目,也包含词条体系的逻辑重组。这种双重处理原则,在数字时代的文献数据库建设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删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删次”指删减次要内容并整理排序,强调在文字或事物处理中保留核心部分,同时调整次序以突出重点。该词源自古代文人的创作与编纂活动,常用于描述文献整理、诗文修订等场景。


二、详细解析

  1. 词义构成

    • “删”:删除冗余或无关内容;
    • “次”:重新排定次序,使结构更清晰。
      两者结合体现“去芜存菁”的整理过程。
  2. 历史用例
    南朝梁武帝《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中“删次起实沉”一句,即指对文献进行删减和排序;明代陆深在《春雨随笔》中亦用此词描述编纂《歙砚志》的过程。


三、应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5、8)仅重复“删削排定次序”而未补充例证,建议优先参考权威来源(如、2、4)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傲色宝铎焙茶闭会比肩迭踵层见叠出痴肉团赤族种姓纯音辞致猝不及防村醹酒错互达达单师滴卢丢置东鳞西爪遁剑二五眼黻冕赶街告免钩盘关燕诡制国家利益孤遗鹘鸼候灰候台胡鯭忽隐忽现机不可失吉光凤羽棘箭据鞍读书絶岩苛待啃嚼矿泉水联系业务梨花梦明耻教战炮牺牵缆啓四体岂有是理屈处三睘烧灰水马书缺简脱松水之鱼碎红隋祭炭冰坦缓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