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緻用的意思、經世緻用的詳細解釋
經世緻用的解釋
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由明清之際思想家顧炎武等提出。他們認為學習、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為急務,反對理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對後人影響很大。
詞語分解
- 經世的解釋 ∶治理國事經世之才 ∶閱曆世事養生以經世詳細解釋.治理國事。《後漢書·西羌傳論》:“貪其暫安之埶,信其馴服之情;計日用之權宜,忘經世之遠略,豈夫識微者之為乎?”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故披
- 緻用的解釋 .盡其所用。《易·繫辭上》:“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孔穎達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緻天下所用。”.用作付諸實用之意。如:學以緻用。
網絡擴展解釋
“經世緻用”是中國明清時期興起的一種學術思想,強調學問應服務于現實社會,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其核心内涵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 “經世”指治理世事,“緻用”指學問盡其所用。合意為學問需有益于國計民生,關注社會現實矛盾,追求治國安民的實際效果。
- 核心思想:
- 反對空談理論(如宋明理學末流的“空虛之學”),主張學術研究應與社會實踐結合,以解決現實問題為急務。
二、曆史背景與發展
-
起源:
- 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明确提出。
- 背景是明末社會動蕩、政治腐敗,學者反思理學空談弊端,提倡務實學風。
-
複興:
- 清中期(乾嘉時期)因考據學盛行而沉寂,至晚清(道光年間)因社會危機再度複興。
三、主要主張
- 學術層面:
- 批判八股取士和脫離實際的學術,主張“以史為鑒”,通過研究典籍服務現實。
- 政治層面:
- 反對君主專制,提倡改革制度(如黃宗羲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
- 經濟層面:
四、思想特點
- 務實性:強調學問的實用價值,追求“治事、救世”。
- 批判性:對傳統制度和文化進行反思,主張革故鼎新。
- 社會關懷:體現傳統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五、影響與意義
- 推動了中國思想史上從“空疏之學”向“實學”的轉型,影響了晚清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中的務實思潮。
- 當代仍被引申為注重實踐、服務社會的治學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主張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8)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經世緻用》的意思
《經世緻用》是一個成語,意為學習知識、學問等的目的是為了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和運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經世緻用》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纟”、“白”和“用”,總共有17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其中說到了“君子之學也,究始仕民也……其緻用也,儉德出事,持而身先。”,意思是說學問的真正目的是要用來為人民服務。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經世緻用”,表示學問的目的是為了造福社會。
繁體
《經世緻用》的繁體字為「經世緻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其中的“世”字寫作“丗”,而“緻”字寫作“徂至”。
例句
他讀書是為了将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真正做到“經世緻用”。
組詞
經驗、經商、經濟、緻辭、緻死、緻命
近義詞
運用學問、知行合一
反義詞
追求學問、空談理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