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搔着痒处的意思、搔着痒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搔着痒处的解释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语本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抓。”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搔着痒处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搔着痒处"是汉语中具有形象化表达特征的成语,其核心语义可分解为三个层面:

  1. 字面本义 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解释,"搔"指用手指甲轻刮皮肤的动作,"痒处"特指皮肤发痒的部位。字面组合即指准确找到瘙痒位置进行抓挠的行为,体现动作与需求的精准对应关系。

  2. 比喻引申义 据《汉语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18)释义,该短语引申为"言语或行为切中要害,准确抓住关键问题"。如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中"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正是强调创作要"搔着痒处"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

  3. 语境应用特征 现代汉语语料库数据显示,该成语多用于评价性语境,常与"一针见血""切中肯綮"等词语共现。在政论时评、文学批评等专业领域使用频率较高,如《人民日报》社论中"改革方案搔着痒处,直指民生痛点"的典型用法。

该成语的认知理据源于触觉体验向思维领域的隐喻投射,符合人类"以身喻心"的认知规律。在语义演变过程中,其物理动作层面向抽象概念层面的转移,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具象化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搔着痒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解释

基本含义:比喻说话或行为正合对方心意,让人感到痛快、畅快之至。常用于形容精准抓住关键点或满足需求的情景。

结构特点:动宾式结构,含中性感情色彩,属常用成语,出自唐代诗文。

注音与繁体: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读韩杜集》诗句:“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三、用法与示例

  1. 文学引用:鲁迅在《朝花夕拾·<狗·猫·鼠>》中写道:“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体现对精准表达的感慨。
  2. 日常语境:可形容建议、言论等切中要害,如:“他的点评句句搔着痒处,大家听得频频点头。”

四、近义词


如需了解更丰富的古籍用例或现代语境扩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包办婚姻髀盖薄弱猜衅差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産母痨陈桥兵变赐与存品等效防空洞方位发牌飞递风棱敷设高人逸士汉官涵泳宏旷花巧降心践阼娇怯怯疾风知劲草继舅镜目久大巨狡口钳舌卷阔落拉杆嫏环廊庙才灵魂芒角慢侮媚世密斯内珰呕心镂骨被甲执兵品概品骨三鞭酒神出鬼没涉趣手梏抒情疏澁滔滔不断体力劳动铤走歪话五虚衔牌誵讹嶰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