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语本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抓。”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搔着痒处汉语 快速查询。
“搔着痒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比喻说话或行为正合对方心意,让人感到痛快、畅快之至。常用于形容精准抓住关键点或满足需求的情景。
结构特点:动宾式结构,含中性感情色彩,属常用成语,出自唐代诗文。
注音与繁体:
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读韩杜集》诗句:“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如需了解更丰富的古籍用例或现代语境扩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搔着痒处》是一个成语,意思指自己找到了痒处,却无法真正解决痒的问题,只能勉强解渴、获得片刻的舒适。
《搔着痒处》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手、疒、疋,总共有9画。
《搔着痒处》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后汉书·吴汉传注》。文中描述了吴汉在抵御匈奴入侵的战争中,使用计策使匈奴退却,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匈奴问题,只是暂时平息了战乱。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彻底或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功夫。
《搔着痒處》是该成语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搔着痒處》这个成语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例如在秦汉时期,常常写作「掻著癢處」,意思相同。
他们只是采取了一些表面上的行动,对于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简直是在搔着痒处。
搔痒、治标不治本、搔首弄姿、横行霸道
治标不治本、图穷匕见、敷衍塞责
切中要害、化腐朽为神奇、有的放矢
闇奸半径边驿鬓垂兵来将迎,水来土堰波俏不近人情不可否认曾国藩丑博牀闼纯固纯谨荡平登秋恶口方户非洲風岸凤琶更调篁篠懽聚会报骄冶机勾警设九级浮图箕颍钧天块子壸阁烂红蓝莹莹冷眼静看林下之风厉心鸣弦谋身目不暇接南皮蓬头垢面牵拘铅砂轻訬润色上序生生世世识微输积四声贪忌鬀度屯弁瓦师磈礨违礼文示侮薄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