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俎的意思、三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俎的解釋

指豬、魚、肉脯。《禮記·玉藻》:“朝服以食,特牲三俎。” 鄭玄 注:“三俎,豕、魚、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俎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儀中具有特殊形制和功能的禮器組合,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器物定義 "三俎"特指古代祭祀時陳設三種不同肉食的青銅禮器組合。根據《周禮·天官·膳夫》記載,俎本為承載祭牲的禮器,三數組合形成固定規制,包含牲俎、魚俎、臘俎三種類型,分别對應牛/羊、魚類、幹肉三類祭品。

二、形制特征 《禮記·明堂位》詳細描述其形制差異:牲俎四足象征四時,長二尺四寸合二十四節氣;魚俎橢圓盤狀拟水形;臘俎長方形取大地之象。三俎組合暗合天圓地方、四時輪回的宇宙觀。

三、禮儀功能 鄭玄注《儀禮》指出,三俎使用遵循"三獻之禮":初獻陳牲俎示敬天,亞獻置魚俎表法地,終獻設臘俎通人倫。這種遞進結構構成完整的祭祀程式,體現"三才之道"的哲學内涵。

四、文化衍義 《漢語大詞典》釋其引申義為"鼎立之勢",源自《左傳》記載諸侯盟會"三俎并置"的儀制。漢代經學家馬融在《廣成頌》中更以"三俎既陳"喻指禮樂制度的完備狀态。

五、現代考釋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周青銅器綜覽》考證,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三聯甗"可視為三俎制度的早期實物形态,其組合使用可追溯至商代晚期,印證了《甲骨文合集》10405片"三俎燎祭"的占卜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三俎”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豕(豬)、魚、臘(肉脯)三種祭品,用于古代祭祀儀式。這一解釋在《禮記·玉藻》中有明确記載:“朝服以食,特牲三俎。”鄭玄注:“三俎,豕、魚、臘。”

二、文化背景

  1. 祭祀形式:
    “俎”是古代祭祀時盛放祭品的禮器,形似砧闆。所謂“三俎”,即在祭壇上同時擺放三個俎器,分别放置豬、魚、肉脯,體現祭祀的莊重性。
  2. 象征意義:
    三俎不僅是祭品,更代表禮儀的規範與等級。據《禮記》記載,其使用與“朝服”搭配,說明儀式具有嚴格的禮制要求。

三、延伸用法

在部分文獻中,“三俎”被引申為隆重場合的代稱,例如形容重要宴會或莊嚴儀式,強調其規格之高。

四、相關考據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漢代鄭玄的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阿僧祇表背匠别情避伏波茨坦會議谄走扠手程擇寵戚抽課辭谒登峰造極鈍拙風不鳴條風庭枌梓剛壯梗玩擱誤鼓欄涵映呵斥解禍靜語疾言厲氣蠲賦開口飯克翦苦不可言昆雞老勁累趼略語兩耳垂肩麗女明旌墓隧鬧魔排陳庖疈平聲黔口清正廉明取決軟棉眚妖適材適所守阙松楸同舟敵國退心脫缰之馬脫形磑牛無生法夏海小厮撲夏首細活釁發蕭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