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舟敵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原本同舟共濟、共同面對困難的人,最終因矛盾或利益沖突而成為敵人,比喻内部關系破裂或衆叛親離。其核心是強調因德行缺失或矛盾激化導緻的内部對立。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魏武侯與吳起乘船巡視西河時,武侯感歎山河險固是魏國的天然屏障。吳起卻反駁道:“若君主不修德政,即使同乘一船的人也會變成敵人(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以此強調治國應以德為本,而非依賴地理優勢。
“飲恨親冤已數年,枕戈思報歎無緣。同舟敵國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幾千。”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同舟敵國》一詞常用來形容同處一艘船上的人,卻彼此敵對不和諧的情況。
《同舟敵國》的拆分部首是“舟”和“國”,其中“舟”是指船,而“國”則代表國家。整個詞共有7個筆畫。
《同舟敵國》這個短語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中國民間故事《木蘭辭·木蘭從軍》中的一句話:“凜凜兮其若冰,淒淒兮其似風。乍暖乍寒人易變,凄凄兮其若徐。雲霓之望露于地,洋洋兮其若浮。乍食乍禦不樂處,驚驚兮其若驚。我心闊兮不可度,是仇也吾不與。”其中“同舟敵國”指的是與敵國的士兵同在一隻船上,但彼此并不友好。
《同舟敵國》是《同舟敵國》的繁體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對于《同舟敵國》的表達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文獻中對于古代寫法的記載并不明确,因此無法給出确切古代漢字寫法。
1. 在這個政治上分歧嚴重的家庭裡,兄弟姐妹之間常常演變成了同舟敵國。
2. 這兩個政府的關系緊張,就像同舟敵國一樣,常常出現争吵和沖突。
組詞: 同心協力、敵對、國家
近義詞: 不和諧、反目成仇
反義詞: 同舟共濟、和睦相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