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遣令的意思、遣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遣令的解釋

猶指使。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一:“﹝ 成公知瓊 ﹞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遣令下嫁從夫。” 清 林則徐 《安東縣民嶽廷傑京控董幹案審明定拟折》:“ 嶽廷傑 中途患病先回,遣令 嶽廷蘭 頂名,赴步軍統領衙門呈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遣令是古漢語複合詞,由“遣”與“令”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發布命令、下達指示,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權威語境。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詳述: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發布命令;差遣指令”。

    示例引《後漢書·窦融傳》:“融等遙聞光武即位,而心欲東向……乃決策東向,遣令長史劉鈞奉書獻馬。”此處指窦融下達指令,派遣長史執行任務。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0卷,第1123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強調“遣”含“派遣”義,“令”為“命令”,合指“通過命令派遣人員或傳達指示”。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198頁。


二、字源解析


三、文獻用例與語境

  1. 行政指令

    《唐律疏議·職制》載:“諸受制遣使,不返命而辄幹他事者,杖八十。”此處“遣使”即受命出使,體現“遣令”的官方派遣性質。

    來源:《唐律疏議》(中華書局,1985年校注本)卷九。

  2. 軍事調遣

    《宋史·兵志》記:“邊将遣令戍卒移屯,須驗樞密院符。”指軍隊依令轉移駐地,凸顯強制性。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點校本)卷一九〇。

  3. 公文用語

    漢代公文常見“遣令某官行事”,如居延漢簡中“遣令史李忠持籍詣府”,意為下令讓令史攜文書赴官府。

    來源:《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簡號183.7。


四、近義辨析


結論:“遣令”作為古漢語專有詞彙,特指通過正式命令派遣人員執行任務,承載古代行政與軍事制度中的權威性、強制性特征,今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遣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遣令”讀作qiǎn lìng(注音:ㄑㄧㄢˇ ㄌㄧㄥˋ),意為“猶指使”,即通過命令或指示讓他人執行某項任務。

2. 古籍與曆史用例

3. 現代用法與語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書面或曆史文獻中,強調上級對下級的指令或命運對他人的安排,帶有一定權威性。

總結
“遣令”的核心含義為“指使”,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權威性和指令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搜神記》及清代官方文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雀白文卑躬屈膝蔽美伯翳哺啜不念僧面也念佛面不守恒常操腸緒趁班陳婆婆俦拟大戎雕摧董率法郎吉諷呗公粥漢文荒瘠慌手慌腳花消呼來喝去扈遊健忘痂皮佳事科舉年老謬兩龍良衣廉樂憐拯靈轝麗思龍雞蠓蟲娘們七跌八撞切切輕暖青瑣郎世禅谥名順星兕虎四圍歲德邃閣脫位瓦溝王蔧瀇洋魏宮妝奁未然帷幄近臣謂語吳派獻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