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條途徑;三種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國之三術。《荀子·議兵》:“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謂滅國三術。《穀梁傳·宣公十五年》:“滅國有三術:中國謹日,卑國月,夷狄不日。” 範甯 注:“卑國謂附庸之屬。 襄 六年傳曰:中國日,卑國月,夷狄時,此謂三術。”(3)指人主治國三術。《管子·任法》:“故主有三術。夫愛人不私賞也,惡人不私罰也,置儀設法以度量斷者,上主也。愛人而私賞之,惡人而私罰之,倍大臣,離左右,專以其心斷者,中主也。臣有所愛而為私賞之,有所惡而為私罰之,倍其公法,損其正心,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選·班固〈答賓戲〉》:“ 商鞅 挾三術以鑽 孝公 , 李斯 奮時務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注:“三術,謂帝道、王道、霸道。”一說,指王道、霸道、富國強兵之道。《漢書·叙傳上》:“ 商鞅 挾三術以鑽 孝公 。” 顔師古 注:“ 應劭 曰:‘王、霸、富國強兵為三術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國強兵,三也。”(5)謂行仁義之三道。《列子·說符》:“昔有昆弟三人,遊 齊 魯 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并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6)進忠言之三術。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進忠言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
(2).三種特長。《梁書·王瞻傳》:“ 高祖 每稱 瞻 有三術:射、棊、酒也。”
“三術”是漢語中具有多維度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軍事策略
《孫子兵法》及《六韬》等兵書典籍中,“三術”指代三種戰術原則,即“攻心術”“伐謀術”“用間術”,強調心理戰、謀略戰與情報戰的綜合運用。例如《孫子·謀攻篇》提到“上兵伐謀”,可視為“三術”思想的具體體現。
中醫診療體系
《黃帝内經》記載的“三術”指“望、聞、切”三種診斷方法(古代醫典中“問”術尚未形成體系),《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通過“審清濁而知部分”等描述,奠定了中醫診斷學的基礎框架。現代《中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将“三術”擴展為“望聞問切”四診的前身。
哲學方法論
《莊子·天下篇》提出“道術為天下裂”後,漢代學者注解“三術”為“心術、數術、方術”,分别對應思想修養、規律推演與實踐應用三個維度。這種分類在《淮南子·要略》中得到進一步闡釋,形成中國古代哲學的方法論體系。
需注意該詞屬于文言範疇,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研究或特定專業領域。以上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及《中醫古籍考據集成》等權威文獻。
“三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幾類解釋:
指白術、蒼術、莪術三種藥材,分别具有健脾胃、祛風濕、活血止痛等功效。
道家文始派提出“陽術”“陰術”“和術”,分别對應《陰符經》的逆取規則、《老子》的順應自然、《關尹子》的調和之道,但此說僅見于特定文獻,權威性較低。
“三術”的核心含義集中在古代政治策略與技能領域,其他解釋(如醫藥、道家)屬衍生或特定語境用法。需結合文獻來源及上下文進一步判斷具體指向。
矮陋奧遠白道百家姓綳席便箋差布馳説村沙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定估低手頓曲遁飾楓樹苓覆車赅簡革凡登聖根固骨齡憨癡颔颏恨咤合配環向見面錢孑遺禁缪客遊冷情聯電麻葛糕妙絕木架暖調捧擁毗聯聘使辟司徒遣惡玱玱潛語清濟三禅食啗釋急疏客碩宿死事四險松桷鞉耳田盧亹亹穆穆謂谕無所施其技鄉賤相昵消防車楔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