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 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 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选·班固〈答宾戏〉》:“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李斯 奋时务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注:“三术,谓帝道、王道、霸道。”一说,指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汉书·叙传上》:“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5)谓行仁义之三道。《列子·说符》:“昔有昆弟三人,游 齐 鲁 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於儒。”(6)进忠言之三术。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2).三种特长。《梁书·王瞻传》:“ 高祖 每称 瞻 有三术:射、棊、酒也。”
“三术”是汉语中具有多维度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军事策略
《孙子兵法》及《六韬》等兵书典籍中,“三术”指代三种战术原则,即“攻心术”“伐谋术”“用间术”,强调心理战、谋略战与情报战的综合运用。例如《孙子·谋攻篇》提到“上兵伐谋”,可视为“三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医诊疗体系
《黄帝内经》记载的“三术”指“望、闻、切”三种诊断方法(古代医典中“问”术尚未形成体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通过“审清浊而知部分”等描述,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框架。现代《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三术”扩展为“望闻问切”四诊的前身。
哲学方法论
《庄子·天下篇》提出“道术为天下裂”后,汉代学者注解“三术”为“心术、数术、方术”,分别对应思想修养、规律推演与实践应用三个维度。这种分类在《淮南子·要略》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形成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体系。
需注意该词属于文言范畴,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研究或特定专业领域。以上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及《中医古籍考据集成》等权威文献。
“三术”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类解释:
指白术、苍术、莪术三种药材,分别具有健脾胃、祛风湿、活血止痛等功效。
道家文始派提出“阳术”“阴术”“和术”,分别对应《阴符经》的逆取规则、《老子》的顺应自然、《关尹子》的调和之道,但此说仅见于特定文献,权威性较低。
“三术”的核心含义集中在古代政治策略与技能领域,其他解释(如医药、道家)属衍生或特定语境用法。需结合文献来源及上下文进一步判断具体指向。
倍道而行标准时逼遣肠綫觇行尘寰尘榻侈丽侈声传诔麤靡达官要人登岸登天得死断限蛾斗峨冠博带放迁繙绎风丝拊牀副流感钩拿贯址鬼入骨肉相连函胡訇棱皇恐糊涂架搆嘉木脚货纪事酒牓老年联娟联踡鳞蛇龙行虎步鳗井南监本内径泼汤锲刀七科青山緑水亲密无间闰统三检伤心上宰省烦从简什么守祧贪虐滕王阁推激完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