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止約束。《管子·山權數》:“人心禁繆而已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曰:“禁,止也(《呂覽注》屢見)。《詩傳》‘綢繆,纏緜也’,《説文》‘繆,枲之十絜也’,‘綢,繆也’,‘約,纏束也’, 王逸 《楚辭注》‘綢,縛束也’,《廣雅》‘繆,纏也’,據此,則‘禁繆’即禁止約束之也。”
“禁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禁缪(拼音:jìn miù 或 jìn móu)的核心含義為“禁止約束”,既包含對言論或行為的禁止,也強調通過規則進行限制與規範。例如《管子·山權數》中提到“人心禁缪而已矣”,即通過約束人心來維持秩序。
不同來源對拼音标注存在分歧:
需注意與“禁謀”(禁止謀劃)、“綢缪”(事前準備)等形近詞區分,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查閱《管子》原文或郭沫若的《管子集校》。
禁缪(jìn móu)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禁止言論或行為的措施。它包含了“禁止”和“言談”這兩個意思。
禁缪的部首是纟(sī)和讠(yán),它們分别代表了“纖細的絲線”和“說話的意思”。禁缪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禁缪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周禮·春官·大宗伯》:“昔者聖王禁罪,敷德于方。”它在古代被用來描述君主對于一些不當言行的禁令。
禁缪的繁體字為禁謬。
在古代,禁缪的寫法稍有不同,用的是“⺶”而不是現代的“纟”。這是因為古代的“⺶”和現代的“纟”形狀非常相似,隻是稍微有些線條的差異。
1. 國家對于惡意傳播謠言的行為采取了禁缪措施。
2. 在這個國家,種族歧視的言論是受到禁缪的。
禁忌、禁令、禁止、禁閉、逃匿、緘默
禁令、禁止、制止、限制、禁忌
放任、開放、許可、寬容、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