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缪的意思、禁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缪的解釋

禁止約束。《管子·山權數》:“人心禁繆而已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曰:“禁,止也(《呂覽注》屢見)。《詩傳》‘綢繆,纏緜也’,《説文》‘繆,枲之十絜也’,‘綢,繆也’,‘約,纏束也’, 王逸 《楚辭注》‘綢,縛束也’,《廣雅》‘繆,纏也’,據此,則‘禁繆’即禁止約束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缪”在漢語詞彙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形式,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從詞源學角度看,“禁”本義指禁忌、禁止,《說文解字》釋為“吉兇之忌也”(來源:《說文解字注》),後引申為律令約束;“缪”則有多種讀音與釋義,讀作miù時表錯誤,如《禮記·仲尼燕居》載“不能詩,于禮缪”(來源:《十三經注疏》),讀作móu時通“繆”表纏繞,讀作liǎo時通“繚”表圍繞。

在古漢語文獻中,“禁缪”作為固定搭配出現頻率極低,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臨時組合。若取“禁止謬誤”的複合義,可理解為對錯誤言行的規誡,如《漢書·藝文志》載“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強調通過禁令糾正謬誤。若作“禁束纏繞”解,則見于《周禮·考工記》“缪繞玉绶”鄭玄注(來源:《周禮注疏》),指用禁令約束紛亂狀态。

該詞的權威性解讀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兩書收錄了“禁”“缪”的獨立詞條及曆史用例。對于現代漢語使用者而言,更常見的規範表述應為“禁絕謬誤”或“糾正缪錯”等短語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禁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禁缪(拼音:jìn miù 或 jìn móu)的核心含義為“禁止約束”,既包含對言論或行為的禁止,也強調通過規則進行限制與規範。例如《管子·山權數》中提到“人心禁缪而已矣”,即通過約束人心來維持秩序。

二、詞源與演變

  1. 古代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原指通過制度或道德手段對行為加以限制。郭沫若等學者在集校中注解:“禁,止也;缪,纏束也”,進一步說明其“禁止+約束”的雙重含義。
  2.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擴展為限制不當言論傳播,尤其在涉及敏感信息或公共秩序時使用。

三、使用場景

四、讀音差異說明

不同來源對拼音标注存在分歧:

五、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禁謀”(禁止謀劃)、“綢缪”(事前準備)等形近詞區分,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查閱《管子》原文或郭沫若的《管子集校》。

别人正在浏覽...

襃遷包紮奔訃逼遏不可言宣逋仙齒臷崇荟竄繞當不住登賢電視塔釣文鈎氐惆動片都郵腶脯端午索煩聒幹電池耕桑廣嗣洸瀁海龍王堠館畫匠化正蕙肴觔鬥進谀九行八業龛難來因勞怨勞政連纏曆屆靈匠黎祁六押綸旨敏快募役法那堪漂疽遷怨敲骨取髓契苾兒切記清灰冷竈啬禍神靈肆目私塞嗣纂塌陷通天冠頑福五猖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