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郊的意思、三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郊的解釋

(1).猶三鄉。《書·費誓》:“ 魯 人三郊三遂。” 孔穎達 疏:“三郊,謂三鄉也。蓋使三鄉之民,分在四郊之内,三遂之民,分在國之四面。鄉近於郊,故以郊言之。”

(2).古代諸侯的行政區劃,大國分為三郊三遂,因以“三郊”指大國諸侯。《北史·文苑傳·許善心》:“三郊遞襲,五勝相沿,俱稱百谷之王,并以四海自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指代“三鄉”
    根據《書·費誓》記載,“三郊”與“三鄉”相通,主要用于描述周代地方行政劃分。孔穎達在注解中提到,周代将都城外的區域分為“郊”和“遂”,其中“三郊”指三鄉之民分布在四郊之内,而“三遂”則指更遠的區域。這種劃分體現了周代“國野制”的行政特點,即都城(國)與周邊(野)的管理體系。

  2. 代指大國諸侯的行政區劃
    古代諸侯國中,大國(如公侯級)的領地會被劃分為“三郊三遂”,因此“三郊”成為大國諸侯的代稱。例如《北史·文苑傳·許善心》中提到的“三郊遞襲”,即用此意強調諸侯國的權力更疊。這裡的“郊”指都城外的近郊區域,與“遂”(遠郊)形成層級管理結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周代行政區劃或相關典籍例證,可參考《周禮》《尚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郊

三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和“郊”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郊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4。

來源

三郊一詞源于古代的農業社會,用來描述城市周圍的三個郊區,即内、中、外三個地區。

繁體

三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三郊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依然是由“三”和“郊”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出城後,我們便步入了三郊之地。

2. 三郊的環境優美,是城市人們的休閑勝地。

組詞

三郊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一般作為一個獨立詞語使用。

近義詞

三郊的近義詞可以是:城郊、市郊。

反義詞

三郊的反義詞可以是:市區、市中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