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視篆的意思、視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視篆的解釋

掌印視事。官印例用篆文,故稱。 宋 文天祥 《與趙知郡孟藡書》:“以子月丙寅,視篆 昭亭 下。”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越民考》:“ 至正 甲午進士及第,授 紹興路 録事司達魯花赤,比視篆,天下雲擾,所在悉痼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視篆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字義溯源

  1. 視(視)

    《說文解字》釋為“瞻也”,本義為觀看,引申為治理、執掌。如《周禮·天官》載“以掌萬民之逆”,鄭玄注:“逆,猶受也,主受其政令。”

    參見:《說文解字注》卷八(清·段玉裁)

  2. 原指篆書字體,因古代官印多用篆文刻制,故代指官印。《漢書·百官公卿表》載“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顔師古注:“印者,因也……刻文曰篆。”

    參見:《漢書·卷十九上》


二、複合詞釋義

視篆即執掌官印、代行職權之意,屬古代官場用語:


三、文化背景

古代官印(篆)是權力的象征,“視篆”一詞折射出:

  1. 職官制度:強調印信在行政程式中的權威性,無印則政令無效。
  2. 代理機制:常見于主官缺位時,副職“視篆”暫理事務,如清代《欽定大清會典》規定“司官掌印者出缺,以副職視篆”。

    參見:《欽定大清會典·吏部》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曆史詞彙,今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被“代理職務”“行使職權”等表述取代。

(注:因“視篆”為生僻古語,權威詞典多未單列詞條,釋義綜合自《說文解字》《漢書》《萬曆野獲編》及職官制度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視篆”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詞彙,其含義與官職掌印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官員正式上任并執掌官印處理政務。因古代官印多采用篆文雕刻,故以“篆”代指官印,用“視篆”表示官員開始履職。

二、詞義結構

三、曆史引證

  1. 宋代文天祥在書信中提到“以子月丙寅,視篆昭亭下”,描述自己到任治事的場景。
  2. 明代陶宗儀《辍耕錄》記載官員“比視篆,天下雲擾”,反映動蕩時期的履職背景。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就職或行使職權的正式場合,如公文、史書及文人書信。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

五、補充說明

該詞體現了古代職官制度與文字形态的關聯,篆書作為官方用字的傳統可追溯至秦代“書同文”政策,使“篆”成為權力符號化的典型代表。

别人正在浏覽...

拜折子博長伯牙場務赤螭麤澁膽大包天打勤打旋子登賢叮叮貓發火方朔反向風行革偃風旆阜財謠膏馥館殿歸禾桂席寒茭豪雄烘然虎翼翦刀草江身降陟澗井記史既終罥罣開膠科格刻忮涼床量功龍蛇混雜毛骨毛卷明候迷識目見膩垢紐捏磐礴淺視跫音秋荼孺嬰生日錢收緣豎立姝美嵩生吐華吞吐焞燿武斷香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