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王怡 、 姜晦 、 崔泰之 三個丑惡的人。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二:“ 王怡 為中丞,憲臺之穢; 姜晦 為掌選侍郎,吏部之穢; 崔泰之 為黃門侍郎,門下之穢,號為‘京師三穢’。”
“三穢”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曆史人物指向
指唐代王怡、姜晦、崔泰之三人,因品行惡劣被合稱為“京師三穢”。據唐代張鷟《朝野佥載》記載,三人分别因在禦史台、吏部、門下省任職期間行為不端而得名。這一用法多用于批評道德敗壞者,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讨論中。
二、佛教概念延伸
在佛教經典中,“三穢”可指貪欲穢、瞋恚穢、愚癡穢三種心靈污垢,需通過修行八正道(正見、正思維等)來斷除。這一解釋強調内在修行的淨化,與宗教哲學相關。
使用場景區分:
《三穢》是一個成語,由“三”和“穢”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乙”(er)和“禾”(he)。
“三”是數字三的意思,表示數量上的概念。
“穢”意為肮髒、不潔淨、污穢。
《三穢》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章中:“人猶之諸行莫革,因世之蟻穢。”意思是,人民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自身的品德仍舊不改變,仍然存在着世俗的龍蛇之亂。
《三穢》的繁體字形為「三穢」。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然而,《三穢》并沒有曆史記錄表明其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
1. 這個飯店衛生狀況很差,簡直是個三穢之地。
2. 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人們面對着信息超載和謠言傳播的三穢現象。
1. 相關詞語:髒亂差、不潔淨、敗壞
2. 組詞:十惡不赦、七敗八敗
1. 近義詞:肮髒、污濁、下流
2. 反義詞:清白、純潔、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