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王怡 、 姜晦 、 崔泰之 三个丑恶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王怡 为中丞,宪臺之秽; 姜晦 为掌选侍郎,吏部之秽; 崔泰之 为黄门侍郎,门下之秽,号为‘京师三秽’。”
“三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历史人物指向
指唐代王怡、姜晦、崔泰之三人,因品行恶劣被合称为“京师三秽”。据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三人分别因在御史台、吏部、门下省任职期间行为不端而得名。这一用法多用于批评道德败坏者,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讨论中。
二、佛教概念延伸
在佛教经典中,“三秽”可指贪欲秽、瞋恚秽、愚痴秽三种心灵污垢,需通过修行八正道(正见、正思维等)来断除。这一解释强调内在修行的净化,与宗教哲学相关。
使用场景区分:
《三秽》是一个成语,由“三”和“秽”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乙”(er)和“禾”(he)。
“三”是数字三的意思,表示数量上的概念。
“秽”意为肮脏、不洁净、污秽。
《三秽》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一章中:“人犹之诸行莫革,因世之蚁秽。”意思是,人民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自身的品德仍旧不改变,仍然存在着世俗的龙蛇之乱。
《三秽》的繁体字形为「三穢」。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然而,《三秽》并没有历史记录表明其古时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
1. 这个饭店卫生状况很差,简直是个三秽之地。
2.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人们面对着信息超载和谣言传播的三秽现象。
1. 相关词语:脏乱差、不洁净、败坏
2. 组词:十恶不赦、七败八败
1. 近义词:肮脏、污浊、下流
2. 反义词:清白、纯洁、干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