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膏的意思、人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膏的解釋

(1).人魚的脂膏。《漢書·劉向傳》:“ 秦始皇帝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石槨為遊館,人膏為燈燭。”參見“ 人魚膏 ”。

(2).人的脂膏。 清 卓爾堪 《過衢州戰場示弟坦兼憶亡友》詩:“橘傷樵斧林重茂,地飲人膏草尚肥。戰罷問誰歸衣錦,全身千古一荷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人膏”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解析。《漢語大詞典》及《辭源》中未收錄“人膏”獨立詞條,但可拆解為“人”與“膏”的語義組合。其中“膏”本義為動物油脂,引申指肥沃之物或財富精華。古文獻中“膏”常與“民”組合為“民膏”,例如《水浒傳》第十六回“民膏民脂,我取不傷廉”,指代民衆勞動積累的財富,此用法被《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為典型例證。

若特指“人膏”,可參考《資治通鑒》中“刮人膏以充軍資”的表述,此處“人膏”隱喻殘酷剝削下的民脂民膏,與“民膏”意義相通。現代漢語使用中,“人膏”一詞已罕見,多見于古籍注釋或特定曆史研究領域。建議參考《漢語大字典》對“膏”的釋義(中華書局,2020版)及《中國曆史大辭典》相關詞條,以獲取更全面的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人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人魚的脂膏

指古代傳說中“人魚”(可能指山椒魚或其他水生生物)的脂肪提煉物。據《漢書·劉向傳》記載,秦始皇陵墓中曾以“人膏為燈燭”,用于長明燈的燃料。這種用法體現了古代對珍稀動物資源的利用。

2.人的脂膏

比喻戰争中或災難中被殘害者的血肉,帶有強烈的批判色彩。例如清代卓爾堪的詩句“地飲人膏草尚肥”,暗指土地因沾染人血而肥沃,控訴了戰争的殘酷。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引申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吡噉播食不競逋囚巉崪蟲蝗籌箸傳載竄謀大頭針定時地拍鼠丢盔棄甲鬥腕阿堵貳豫豐才焚錢烈楮父子軍故俦詭志過書海查灏露槐眼将無做有薦飨甲正截發銼藳接下來機幕緊閉經涉津沫栲栲兒課覈雷陣雨利鈍滿讕秘駕甯封秦城窮源溯流染家潤淤如運諸掌上跻少選申威説法台銅匦土軍問知無關大體無疾而終無可諱言祥氛蕭關笑話孝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