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ulate;adjust] 在數量、程度、規模等方面進行調整,使符合标準
(1).從數量上或程度上調整,使適合要求。 唐 白居易 《息遊惰策》:“故王者平均其貴賤,調節其重輕;使百貨通流,四人交利。” 葉聖陶 《遊了三個湖》:“ 西湖 要疏浚,主要為的是調節 杭州 城的氣候。”
(2).整治,調理。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婦》詩:“其婦執婦道,一一如禮經……藥餌自調節,膳羞必甘馨。” 明 馮夢龍 《智囊補·閨智·白瑾妻》:“ 白瑾 妻, 山陰 葛氏 女也。 瑾 素弱, 葛 善為調節,使讀書, 成化 中以進士為 分宜 令。”
(3).使曲調合于音律。 宋 呂陶 《答王仲高》詩:“琴瑟方調節,芻蕘願采詢。”
(4).指陰晴風雨調勻而適度。 宋 蘇轍 《生日謝表》之二:“旨酒肥羜,見和平蕃衍之祥;香稻來牟,皆調節登豐之報。”
“調節”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詞彙,核心含義是通過調整使事物達到平衡或適應特定需求。具體解釋如下:
生理學
指生物體通過内在機制維持内部環境穩定,如體溫調節(恒溫動物)、血糖調節(胰島素分泌)。例如,人體在寒冷時通過顫抖産熱,高溫時通過排汗散熱。
心理學
指個體管理情緒或行為的過程,如情緒調節(通過深呼吸緩解焦慮)、認知調節(改變對事件的看法)。
工程技術
對設備參數進行校準或控制,如調節音量、空調溫度,或工業中的壓力調節閥。
社會經濟
政府通過政策調節市場供需(如利率調整),或調解社會矛盾(如勞資糾紛調解)。
“調節”的本質是通過主動或被動幹預,使系統、個體或關系在變化中保持穩定或適應新條件。其應用範圍從微觀的細胞活動到宏觀的社會治理,體現了動态平衡的普遍性。
《調節》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具有平衡、調整的意思。它由“讠”和“兆”兩個簡體部首組成。
它的拆分部首為:讠(言字旁)和兆(冫字旁)。
根據筆畫的數量,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它的總筆畫數為8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記載:“調,和也。”意指調和、協調、平衡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調節的寫法為“調節”。
在古代漢字中,調節的寫法有時會稍有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代寫法為“調”和“敖”兩個部分組合。而在《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古代寫法為“調”和“兆”兩個部分組合。
以下是調節的例句:
1. 他努力調節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2. 我們需要調節室溫以適應不同的季節。
組詞:調整、調和、調查、調度、調配。
近義詞:協調、平衡、調整。
反義詞:不協調、不平衡、失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