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飲酒時的一種遊戲。人分成兩隊,鈎藏在幾個人手中,而讓别人猜,以比勝負。 唐 白居易 《房家夜宴喜雪戲贈主人》詩:“酒鉤送盞推蓮子,燭淚粘盤壘蒲萄。”
“酒鈎”是古代飲酒時的一種遊戲,常見于宴會場合,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指參與者分成兩隊,将鈎子藏在部分人手中,其他人需猜測鈎子的位置以決勝負的遊戲。這一活動常用于助興,增加飲酒的趣味性。
遊戲規則
據唐代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戲贈主人》詩記載:“酒鈎送盞推蓮子,燭淚粘盤壘蒲萄”,可見遊戲過程中可能結合送盞(傳遞酒杯)、推蓮子(類似行酒令)等環節,輸者需飲酒。
其他可能的解釋
個别資料(如)提到“酒鈎”形容酒量大,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後世引申義相關,需謹慎參考。
該詞屬于古代文化習俗範疇,現代已不常見。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玩法,可查閱《唐代宴飲文化》等曆史文獻。
《酒鈎》是一個成語,意味着飲酒過量或者沉迷酒色。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酗酒或者放縱性欲,失去理智和自制力。
拆分《酒鈎》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即酉和鈎。其中,“酉”是酒的意思,代表了酒的含義;“鈎”意味着勾住,指的是一種勾形的工具。
根據筆畫來計算,《酒鈎》這個詞一共有十二個筆畫。
《酒鈎》這個成語源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一書中的《醉鬼有道》故事。故事中,一個人不可抗拒地愛上了美酒,以至于沉迷其中,最終抛棄了自己的家庭和責任。這個故事通過《酒鈎》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酗酒沉迷的狀态。
《酒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酒鉤」。
在古代漢字中,《酒鈎》這個成語的寫法可以為「酒鉤」。
他沉迷于酒色之中,完全被《酒鈎》指引着。
和《酒鈎》相關的組詞有:酗酒、放縱、飲酒、痛飲。
近義詞包括:沉湎、沉迷、醉心。
反義詞有:節制、克制、抑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