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稱“足利幕府”。日本第二個封建軍事政權。1338年原鐮倉幕府部将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軍”,在京都的室町建立第二個幕府政權。室町幕府時期,将軍權力削弱,1467年後各地諸侯争雄,進入戰國時代。1573年被織田信長推翻。
室町幕府是日本曆史上第二個武家政權,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解釋:
室町幕府(1336-1573年)又稱足利幕府,由足利尊氏建立,因第三代将軍足利義滿将幕府遷至京都室町得名。作為繼鐮倉幕府後的第二個武家政權,其統治時期分為南北朝對立(1336-1392)和統一政權兩個階段。
權力結構
仿效鐮倉幕府設立政所、侍所、問注所,核心機構"評定衆"由三大家族(細川、斯波、畠山)輪流擔任管領輔佐将軍。這種"三管四職"制度後期成為權力鬥争根源。
統治特點
将軍權威相對薄弱,依賴地方守護大名維持統治。第三代将軍足利義滿時期(1368-1394)通過與明朝貿易和文化建設達到鼎盛,但後期因應仁之亂(1467年)導緻全國陷入戰國混戰。
該時期見證了日本封建制度衰落,地方大名勢力崛起,同時在經濟文化領域取得發展:與中國明朝的勘合貿易繁榮,能樂、書院造建築等藝術形式興起。成語"室町幕府"常被借喻衰落的政權體系。
注:完整曆史脈絡可參考日本南北朝至戰國時代相關研究文獻。
室町幕府是指日本室町時代(1333年-1573年)鎮壇之後成立的一個軍事政權。室町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中央政權從朝廷轉向幕府,室町幕府時期也被稱為日本的“二重君權時代”。室町幕府的首席将軍是足利尊氏。
室町(宀 + 木)拆分部首為“宀”和“木”,先後有2+4=6筆畫。幕府(幕 + 府)拆分部首為“巾”和“廣”,先後有3+5=8筆畫。
“室町”一詞來源于日本京都市室町地區,地名由來不明。室町時代的幕府政權得名于這個地區。在繁體字中,室町幕府用“室町幕府”這個詞來表示。
在古時候,室町幕府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漢字寫作“室廓幕府”、“朱町幕府”或“屋町幕府”等不同形式,字形有所變動。
室町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政權的轉變。
室町時代、室町政權、幕府制度
室町幕府的近義詞是“幕府政權”。
室町幕府的反義詞是“朝廷政權”。
【别人正在浏覽】